核廢放誰家?  德國踏出13年選址路   環團憂:台灣連起步都沒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核廢放誰家?  德國踏出13年選址路   環團憂:台灣連起步都沒

2017年04月10日
本報2017年4月10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核廢不要放我家,每次核廢候選場址一公布就大反彈的難題如何解?德國議員、國會環境委員會主席霍恩 (Bärbel Höhn)昨(9)日來台分享德國核廢處置經驗。霍恩詳述德國核廢處置原則,並強調科學證據、公平公開、民眾參等要素。 她強調,核廢處置要放一百萬年,每個政黨都要參與。

德國預計花13年選址,反觀國內,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發言人崔愫欣說,從討論到成立專責機構、訂定選址法案、進行選址程序等,一定超過十年以上,而行政院的「非核家園推動專案小組」至今停擺,連討論都還沒開始,台灣進度遙遙落後。

20170409 核廢處置論壇德國經驗

德國聯邦國會環境委員會主席霍恩(Bärbel Höhn) 議員分享德國核廢處置經驗。攝影:陳文姿。

13年選址236億歐元處理核廢 不足部分全民買單

核廢的最終處置在各國都是難題。德國於2013年通過高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選址條例》(Repository Site Selection Act,RSSA),2014年高放貯存委員會(Commission on the Storage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開始運作。委員會由聯邦政府、地方政府、公民代表、科學家等組成。任務是建立符合百萬年安全標準的高放核廢處置場選址程序,並確立程序符合各方共識與公民參與。

經兩年多討論,德國2017年通過相關立法。預計2018年啟動選址程序,13年後,也就是2031年確定最終場址。之後以15年時間完成建造,2045年至2075年間開始貯存,2095年封存。

20170409 核廢處置論壇德國經驗

德國核廢處置時間表,資料來源:霍恩簡報。

除役及核廢經費也於去年底通過法案,確定核電廠除役經費242億歐元由核電營運商負擔,核廢料中期貯存及最終貯置則由核電公司交付236億歐元至公共基金,再由政府負責處理。霍恩認為這筆基金並不足夠,剩餘的部分將由納稅人承擔。

改變過去錯誤選址程序  安全貯存百萬年不是口號

德國新選址程序確定以科學為基礎,安全是第一考量,並做到公平、公開與參與。霍恩說,這是德國在過去錯誤選址程序中學到的事。

霍恩表示,德國過去也曾犯錯,ASSE的核廢中期貯存場才20年就出現滲水,以政治考量選擇了哥勒本(Gorleben)作為核廢最終處置場,這些事件都讓人民對政府失去信心,導致一連串衝突。

霍恩說,新的選址的目標是確立一百萬年的安全。百萬年後不會是目前的政黨,也可能沒有民主社會,現在至少要獲得所有政黨的支持。她也強調保持彈性,當未來有更好的技術或更好的方案,都能即時調整。

德國建立了「白地圖」(white map),依據科學證據列出所有候選場址。霍恩表示,常有人試圖影響這套標準,例如,住在花崗岩地區的人就曾提出花崗岩地層不適合放置核廢。這項提議隨後遭委員會否決,霍恩說,委員會的所有討論都是公開的,並確保公平原則。

20170409 核廢處置論壇德國經驗

德國高放貯存委員會(Commission on the Storage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架構。資料來源:霍恩簡報。

台灣民團感慨:討論都還沒開始 更不用說立法

德國經驗令台灣民間團體感慨萬千。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秘書長楊順美說,13年選址路很漫長,至少德國已經開始,台灣卻連討論都還沒開始。去年11月行政院提出的「非核家園推動專案小組」,作為核廢處置討論的開始,至今五個月以來沒有開過一次會,也不知道成員名單。

相對的,民間從去年就開始辦一系列核廢論壇,企圖凝聚共識。崔愫欣說,反核運動的下一步就是務實面對核廢。過去政府從上而下主導,資訊不夠公開透明,也缺乏地方參與,導致民間反對。如果選址程序能做到資訊公開、科學、公平正義等原則,民間願意坐下來共同面對核廢問題。

崔愫欣也對政府的步調感到憂心,她說「非核家園推動專案小組」只是初步諮詢溝通平台,將來需要立法成立專責機構、訂定選址條例、進行選址程序等,勢必超過十年的選址大工程,我們卻連第一步都還沒邁出。

20170409 核廢處置論壇德國經驗

德國聯邦國會環境委員會與台灣民間團體討論核廢處置經驗。攝影:陳文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