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地出代誌】 從農地工廠看失控的工廠輔導政策 | 環境資訊中心
時事專題

【工業地出代誌】 從農地工廠看失控的工廠輔導政策

專訪地球公民基金會

2017年07月03日
本報2017年7月3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政府於2010年祭出農地工廠管理輔導政策,宣稱對新建的農地工廠嚴加取締,以「凍結」不斷增長的農地工廠,另一方面則輔導2008年以前成立的既有低汙染工廠辦理臨時登記,給予「暫時合法」的身分並輔導進駐工業區。而這「暫時合法」身分僅至2020年為止。
2020年期限即將來到,但七年來,不僅6000多家取得臨時登記的工廠還在農地上,新違章工廠更持續新建。從早期估算的7萬家,到農委會最新盤點出13萬家。變調的農地工廠[註]輔導政策該怎麼走?農地一再流失,這次我們想問:工業土地出了什麼問題?
地球公民基金會長期關注農地工廠問題,並曾多次舉報假合法農地工廠占地真相、與新農地工廠增建問題。本報特別請該基金會研究員吳其融從工業土地觀點談農地工廠,並分析可能即將展開的《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法。
20160626 工業用地出代誌 -1

地球公民基金會吳其融。攝影:蔡名修

沒有棍子、蘿蔔也不誘人的農地工廠輔導政策

輔導工廠合法化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輔導工廠進入工業區。《工廠管理輔導法》第33條允許政府劃定特定地區,以解決農地工廠問題。為此,經濟部劃出186個特定區,並要求區內廠商必須符合環保、工安、隔離綠帶等規定,並交回饋金,即可不必搬遷,在地合法。

這樣的「大利多」被環團罵翻,但廠商似乎不太領情。186區特定地區內的709家廠,至今完成合法化程序僅三家,據聞是因為隔離綠帶涉及工廠必須退縮等問題,工廠間談不攏。

「有些工廠的營業額都已經破億了!他們還是不願掏出個幾百萬來改善工廠與周圍環境。」吳其融直言「他們不甩政府,因為政府拿不出棍子。」

讓工廠轉移到工業區不是沒有過成功的案例,「彰化彰濱電鍍專區蓋了快十年,土地一直空在哪裡。但彰化地檢署抓了幾個電鍍工廠,很快彰濱工業區就滿了,現在一期滿了、二期滿了、三期大家搶著要。」

20160626 工業用地出代誌 -1

檢警環針對電鍍業重金屬污染源進行查緝,當場破獲業者偷排汙水。圖為環保署人員與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確認不明管線。圖片來源:環保署

農地工廠有棍子嗎?喊了很久「即報即拆」的小英政府終於透漏出行政院有意成立「違章工廠即報即拆處理專案小組」,預計年底就拆除半數的「新設」違章工廠。「新設」的分水嶺落在「2016年5月20日」以後。舊違章工廠依舊沒棍子。

工廠無處可去?  盤點工業區土地刻不容緩

眼見2020年輔導期即將屆滿,政府馬上就會對舊違章工廠下手嗎?吳其融指出,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政府「整理」不出工業區土地,違章工廠也無處可去。

吳其融指出,現在還有很多蚊子工業區,有些土地被囤地、炒作、甚至作為夜市使用。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說「工業土地不夠」,是極不負責任的說法。

一般人認為環團一定反對新設工業區,對此,吳其融持保留態度。他說,如果台灣真的有產業需求,政府就應配置相當的土地,這是經濟主管機關該負的責任。但先決條件是:「好好盤點工業區土地」。

所謂「盤點」並不是要求將所有蚊子工業區都予以開發,而是重新檢討,例如彰化政策是「北工業、南農業」,彰南產業園區就須重新檢討。

已遭工廠重金屬嚴重汙染的農地該怎麼處理?吳其融說,如果政府打算轉變成工業區,除了要求工廠賠償,也會要求啟動公民社會對話,先聽聽在地農民的意見。

農地年年流失的問題常被提起,吳其融提醒,不要忽略了,工業區土地也在「流失」中。以新北為例,大量工業土地已經被劃設為住商區,工廠無處去。沒有好的工業土地規劃,也是加劇農地工廠的元兇之一。

0626

新北市新莊區、泰山區塭仔圳上千家工廠,卻是位在農地上。此處將重劃為住商用地。工廠不應該在農地,但又該往哪裡去?攝影:陳文姿

顧產業也要顧土地  農工分離,不能只看「產值 」

如果必得要畫設工業土地,吳其融主張,由政府選定合適地區,畫設後再輔導工廠進駐。但目前的農地工廠劃設工業區卻是由工廠主導!

經濟部根據《工廠管理輔導法》33條所畫下的186個特定地區多數都是工廠所提出,它們將工廠所在地申請為特定區,再合法化為工業用地,不顧四周還是耕作中的農地。而提出者更不乏上市上櫃大廠。

要終結這個亂象,吳其融直接點名,要全國國土主管機關「內政部」出來主導規劃。他指出,經濟部主導的工廠輔導政策、或是串珍珠計畫、小型產業園區等計畫都是建立在「產值」的思考模式上,而非「土地管理的合理性」。

「產值」的思考模式下,被犧牲的是農地,還有小廠。「大廠產值高、有品牌。在經濟部主導下,能合法化的永遠是大廠,小廠只會不斷的被砍掉。」吳其融說。

「這些小工廠都是能做事的工人,他們是大廠的代工廠商、上下游廠商,如果整個產業鏈存在是必要的,政府就應該提供小廠合法的生存空間。」

「但是,不能留在農地」吳其融堅定的說,小廠或許是社會階層中的弱勢族群,只能賺取微薄利潤維生。但只想著把汙染防治成本轉嫁到外界,讓農友承受損失,成就自己,這樣的工廠也不值得輔導。

民間策略:揭露弊端  一步步讓工廠回到工業區

從2010年至今,政府對違章工廠幾乎一籌莫展。直到6月,農委會釋出行政院將成立「違章工廠即報即拆處理專案小組」的消息,相關辦法仍未公告。

地球公民基金會3月曾向行政院舉報三家新建農地工廠,三家至今未拆。吳其融說,樂見行政院開始有所作為,但民間更要大量舉報,要求政府落實政策。

20160626 工業用地出代誌 -1

2017年3月地球公民基金會與多個環保團體共同要求行政院確實拆除農地工廠。攝影:陳文姿

再者,針對是蚊子工業區,吳其融認為其中有法規漏洞,也有管理弊端,需要一個一個找出來,要求修法或調整作法。在新設工業區之前,應重新盤點舊工業區,加強明智利用,並確實配置環工設備。

2020年工廠輔導期限即將來到,本屆立委林岱樺、王惠美等人都已提出《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正草案,要求展延輔導期限,工廠管理輔導政策預計將開始白熱化,尚未修法即有業者開始宣稱即將再次開放申請補辦臨時工廠登記。

吳其融說,針對6,000多家依規定已取得臨時登記的工廠,政府確實有責處理,但對於其它不肯提出申請、或提出申請而未通過、或2008年以後設立的農地違章工廠,將堅持這些廠商就是「不合法」,不能再延長保護。

0626-1

彰化鹿港附近的農地與工廠。圖片來源:彰化地方團體

[註]違章工廠、農地工廠都是比較通俗的說法,事實上,工廠違規的原因很多,例如不符合消防規定等等。本文所指的專指設在農業土地,無法正式取得合法登記的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