絛蟲、蛔蟲、蜱蟲、蝨子和跳蚤等致病寄生蟲讓人聞之色變。最新研究揭露,氣候變遷可能使地球上1/3的寄生蟲物種滅絕。但科學家提醒,寄生蟲在生態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牠們的大量滅絕,可能導致倖存的寄生蟲勢力範圍擴張,影響更多野生動植物和人類,讓發生中的第六次大滅絕雪上加霜。
這項發表於《科學演進》(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新研究,利用美國史密森學會國家歷史博物館(Smithsonian Institution's Museum of National History)收藏的20萬個寄生蟲樣本,繪製出457個寄生蟲的全球分佈圖。
接著科學家們透過各種氣候模型和未來可能情境推演發現,到了2070年,寄生蟲因棲息流失而滅絕的平均機率為10%,若再加上宿主物種流失,滅絕機率就提高到1/3。
研究主持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學者卡爾森(Colin Carlson)表示:「寄生蟲似乎是地球上最受威脅的群體之一。」影響的嚴重程度隨不同的氣候情況而變化。例如,未來若碳排快速減少,寄生蟲棲地流失率為20%,但若排放量繼續不受控制,則升高為37%。
卡爾森說,雖然寄生蟲讓人感覺不舒服,也確實不利宿主和人類,高達80%的生態系統食物網仍要靠寄生蟲來連結。寄生蟲在生態系統中廣泛存在,表示牠們會相互競爭,有助於減緩疾病的蔓延。
「我們認為寄生蟲滅絕很可能大幅破壞生態系統穩定性,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新的寄生蟲進入對任何人類或野生動物而言不一定是好事。」卡爾森說。
研究人員分析了457種寄生蟲物種的5萬多筆代表性記錄。只是現存的寄生蟲物種有超過30萬種,寄生蟲滅絕對疾病的具體影響仍是個複雜有待深究的問題。
卡爾森說:「歸納出淨後果並不容易,因為我們對大多數的寄生蟲所知甚少。氣候變遷會使某些寄生蟲滅絕,某些活得更好。但是整體而言我們認為寄生蟲滅絕是危險的現象,因為有滅絕就會有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