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大力發展離岸風電,您相不相信,離岸風電的龐大投資真的能帶動漁村的轉型?」
2015年7月,彰化漁民不滿風力發電業者違反與漁會協議的備忘錄,擅入彰化海域打樁,發動80多艘漁船前往外海抗議。
台灣有最好的風場,政府大力推動離岸風機。然而,外海風機一旦大量架設,漁民生計首當其衝。於是,政府與業者開始大力說著離岸風機帶動漁村轉型,風電與漁民共存共榮的願景。
這願景如何成真?帶著這個問題,記者前往彰化漁會專訪秘書洪一平。
選擇訪問彰化漁會的用意,除了彰化漁會曾與離岸風電業者有過衝突,半數以上的離岸風機潛力場址都位在彰化;更重要的,彰化漁會今年提出的「彰化區域開發離岸風力發電與漁業合作」評選辦法,不僅是首例,也讓漁會陷入「要錢」的輿論風波。
在政府還沒有提出任何離岸風機與漁業合作的機制之前,彰化漁會以一個地方漁會的角色,規劃出一套風機業者和漁會的合作程序。這是否代表著一個漁會的漁村轉型大夢?抑或是,如外界所批的,只是為了錢?
漁業與風機的共榮願景 漁會在意如何落實
政府離岸風機計畫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彰化外海成兵家必爭之地。航道外9個風場由丹能、海鼎、海龍3家開發;航道內4個風場由台電、福海、台灣綠色電力、中能主導。加上非潛力場址與示範場址,盤點下,彰化外海至少有16個風場。
數量龐大的風機一旦設置下去,漁船作業將大受影響,漁民大多持反對意見。「我們有很多反對者」,洪一平說,彰化的漁撈業者663位,開始的時候約六成漁民都反對離岸風電。尤以拖網漁船反對最劇,比例高達七成。
國內的風電業者上緯、福海等都曾因漁業談判而進度延宕。2016年底,政府提出「離岸式風力發電廠漁業補償基準」,期望標準公式能平息紛爭。不過,漁民依舊堅決反對離岸風力。
補償金之外,政府與業者也常以「漁村轉型」當作風機與漁業共榮的願景。例如:離岸風機基座有聚魚效果,國外就有合作海上箱網養殖的案例。此外,離岸風電定期運作與維護須大量聘雇漁船、漁民,這也是漁民轉型的契機。
對於這些說法,洪一平說,他不是不相信,但是,「這些是理想,(如何)落實,我們看不到」。
現實面:「漁村轉型」需專用碼頭、漁民專業、廠商意願
以聘僱當地漁民為例,洪一平不滿地問,南邊水下工程在高雄興達港,組裝碼頭在台中港,彰化有什麼?風機的海纜在彰化上岸,除了破壞生態、影響沿海漁業,還留下什麼?
要讓彰化漁民也能分享到海上離岸風電的「好處」,洪一平直指:彰化漁港。離岸風電的人員運輸船(crew transfer vessel,CTV),進出一定要在彰化漁港。
CTV運輸船吃水2米深,彰化現有漁港無法使用。洪一平表示,規劃中的彰化漁港將可容納40艘CTV運輸船,北側作漁港,南側供離岸風電運維。漁民可以發展一支釣,或觀光漁業;地方也可增加就業,並發展相關產業鏈。
洪一平認為,漁民轉型到CTV運輸是可行的,不過,這不能靠空想。
首先,要面對的是風電業者的態度。由於風電業者大都把CTV業務外包給其他公司。漁會要為漁民爭取加入運維,就必須搶在運維合約簽訂前,先跟風電業者談好合作內容,才可能落實在合約裡。
第二則是漁民的轉型。要加入離岸風機運維船的行列,需要專業,有開商船的經驗,還要能以英文溝通。
洪一平說,以這樣的條件篩選後,本地漁民只能擔任船務或水手的工作。這跟漁會的想法不同。漁會冀望年輕一代當上船長,「這需要時間培養」。
第三就是彰化漁港。雖然新任行政院院長賴清德已同意彰化漁港的興建,但年政府自民國79就承諾興建彰化漁港,27年過後才標出第一期的第一階段工程。如果彰化漁港出現變數怎麼辦?
「我們所談的一切都是空談。」洪一平直接回答。
漁會遴選風電廠商 是地方的聲音?凌駕政府角色?
業者關心的是盡快蓋完風機、能源局關心的是綠電20%的能源轉型目標、環保署關心的是環境保護。誰來推動漁村轉型?更進一步的問,誰可以要求業者聘僱漁民?誰可以要求業者讓風機掛上箱網?
「我們花很多心血去跟廠商講、去跟漁民談,這就是漁會的角色。到最後,漁會卻被說成是要錢的單位。」
談起外界的批評,洪一平仍感到不平。緣起是彰化漁會今年5月提出的「彰化區域開發離岸風力發電與漁業合作」評選辦法。這項辦法要求廠商須提出「風力發電開發與漁業合作構想書」給漁會。完整介紹風場與開發團隊,並提出對漁業環境的保護計畫,漁民補償、促協計畫、合作計畫等。
在合作方案上,彰化漁會提出幾個項目,如海上箱網養殖場、運維船、運輸船、碼頭加油站、碼頭倉儲公司、海上休閒觀光船、監護船等。廠商可自行勾選有意願合作的項目。
這份評選辦法乍看是彰化漁會對漁村轉型的政策,卻踩到了敏感的神經。
漁業署都沒有制定這樣的辦法,曾幾何時,一個地方漁會竟如此「大膽」地要求「評選」離岸風機開發廠商?這會不會是漁會向風電廠商揩油圖利的手法?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更直言,漁會並沒有公權力,「如果給漁會選,那還要政府幹嘛?」
代表受風機影響最前線的一群人,洪一平氣憤地問,「我們這樣做有錯嗎?我們提出的架構哪一點不是為社會、為漁民、為國家在想?」
不是誰給誰錢 合作創多贏才是目的
「我們的聲音被曲解了」,洪一平無奈地為漁會辯解,隨即又自嘲地說,「說一切為了錢,也沒有錯。我們確實需要經費來做這些事情。」
「但是,不要以為給錢就沒事了。這太狹隘了。」他霸氣的說。
「我們要的是多贏!對漁民有利、對廠商有利、對國家能源也有利。」
他舉例,漁民與廠商合作運維或是海上觀光養殖,都屬於事業投資,不是誰給誰錢。如果能共創成功模式的話,雙方都會獲利。
「漁民需要的是一個未來,一個展望,不是給錢而已。」
要談風機跟漁業的共存共榮,洪一平認為還需更多專業獨立的研究。例如,業者稱施工只會引起水濁三天,但施工結束到魚群回來需要多久?漂沙如何改變地形,又如何影響沿海養殖?聚魚效應會不會帶來新的入侵種?對於海洋,還有太多未知。
講清楚下承諾 「漁村轉型」不能是空白支票
對彰化漁會來說,「漁村轉型」不能是空白支票。如果過去「漁村轉型」只是一則讓漁民接受離岸風機的美好說帖,那麼從現在起,每一則說帖都必須是一份清清楚楚的計畫。
洪一平坦承,沒有任何政府單位肯備查漁會有提出的離岸風力發電與漁業合作評選辦法,但他依舊希望廠商能提出合作計畫。即便中央政府都不重視,向地方政府申請同意函時,還是要面對漁會這一關。
洪一平說,漁業補償是短暫的,漁民生計的變化、漁業型態的改變、生活型態的改變是長遠的。這將是長達20年或是 50年以上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