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規範買農藥持處方箋 植醫法管控成效恐打折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未規範買農藥持處方箋 植醫法管控成效恐打折

2017年09月26日
摘錄自2017年9月25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灣農藥單位面積用量高居世界之首,衍生農藥殘留、食安問題。農委會將推出「植物醫師法」,植物醫師除了診斷及鑑定植物特定有害生物、也可輔導農作用藥,甚至可開農藥行專業管控農藥販售,希望提升農藥管理。草案預計年底送進行政院審議、希望明年完成立法;不過,學者指出,新法未明定要求農作使用端必須遵醫囑專業用藥,成效恐打折,連帶也影響植物醫師就業無保障,難吸引人才投入。

調查研究顯示,台灣農藥單位面積用量達11至13公斤,為世界面積單位農藥使用最高的國家,高於日本的11公斤、韓國6公斤以及美國2公斤等。高農藥使用也造成食安問題。以今年為例,月初爆發蜂蜜產量減少,疑似與農藥益達胺使用有關、3月爆發茶葉使用農藥氟派瑞爭議、8月再爆國產蛋檢出農藥芬普尼等。

依據農委會擬定的「植物醫師法草案」,植物醫師須通過國家考試及格領有證書,能執行醫師業務,諸如植物特定有害生物的診斷及鑑定、植物疾病害蟲防治方法及藥劑與資材使用指導,以及植物疾病害蟲診斷書、處方等相關證明之文件開具或簽證事項等。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回應,通過「植物醫師法」是第一步,先將此職業創造出來,之後再廣納各界人才,諸如現有農藥販售商、相關科系大學生等都能參加考試,慢慢地針對細節如「農藥法」、「植物防疫檢疫法」等作用法規,逐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