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野外飛蟲數量25年少3/4 驟減原因不明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德國野外飛蟲數量25年少3/4 驟減原因不明

2017年11月01日
本報2017年11月1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英國衛報報導,一項新研究發現,德國野外的飛蟲在過去25年來減少了3/4。造成昆蟲數量大減的原因尚不清楚,但野外地區受破壞和廣泛使用農藥是最可能的因素,氣候變遷也可能發揮作用。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資料是在德國的自然保留區蒐集的,但對於所有以農業為主的地景來說都具有參考價值。

德國一處保護區架設的馬氏網(Malaise trap)。圖片來源:Hallmann et al (2017)
德國一處自然保護區架設的馬氏網(Malaise trap)。圖片來源:Hallmann et al (2017)

科學家排除了天氣變化和地景變化,不過農藥含量資料尚有待蒐集。主要作者、荷蘭拉德博德奈美亨大學學者克魯恩(Hans de Kroon)說:「飛蟲數量在如此大面積的環境中以驚人的速度減少,是個嚴重的警訊。」

作者之一、英國蘇塞克斯大學高森(Dave Goulson)教授說:「昆蟲佔地球上所有生命的2/3,數量卻大幅減少...我們正把大片大片的土地變得不適合其他生物居住,生態末日正在進行中。如果失去昆蟲,那麼整個生態都會崩潰。」

樣本採集納入所有飛蟲 總重下降幅度驚人

這項研究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以德國幾十位業餘昆蟲學家的成果為基礎。他們在1989年開始採用嚴格標準化的昆蟲樣本收集方式,在63個自然保留區用馬氏網捕獲超過1500種飛行昆蟲樣本。

昆蟲樣本的總重量可看出驚人的下降趨勢。27年的年平均下降了71%,夏季昆蟲數高峰期,重量下降幅度更鉅,高達82%。

過去的昆蟲數量研究僅限於特定的昆蟲,如近幾十年來,歐洲草原蝴蝶數量下降了50%。新研究納入所有飛蟲,包括很少研究的黃蜂和蒼蠅,是更強的衰退指標。

主因仍不明 科學家猜測與農藥有關

另一位作者、拉德博德奈美亨大學的學者霍曼(Caspar Hallmann)指出更令人擔憂的事實:「所有蒐集資料的地點都受到某種程度的保護,其中絕大多數還是管理良好的自然保護區。然而數量急劇下降的情況還是發生了。」

業餘昆蟲學家還收集了詳細的天氣測量值,並記錄了景觀或植物物種的變化,但這兩者都無法解釋昆蟲的減少。帶領業餘昆蟲學家蒐集資料、來自德國克雷費爾德昆蟲學會的索格(Martin Sorg)說,天氣可能解釋了季節和年份之間的波動,但無法解釋昆蟲數量為什麼迅速下降。

高森提出一個可能的解釋,那就是飛行昆蟲一離開自然保護區就會死亡:「農田對任何野生動物來說都沒有太大用處,但究竟是什麼導致牠們死亡仍然是個未解的問題。一個簡單的解釋是缺乏食物,或者是暴露於化學農藥,也可能是兩者的組合。」

今年9月,英國政府的首席科學顧問警告,全世界的監管機構錯誤地假定在各種地貌上以工業規模使用殺蟲劑是安全的,忽略了在整個地景上投放化學品的可能後果。

另一種民間採樣昆蟲的方法是汽車擋風玻璃。這個方法也可觀察到數量大幅下降。人們還記得以前擋風玻璃上總是佈滿飛蟲屍體。

「我認為這是真的,」高森說,「今年夏天我開車穿越法國,原本以為擋風玻璃會佈滿蟲屍,結果我卻完全不用停下來清洗擋風玻璃。」

參考資料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蔡麗伶(LiLing Barricman)

In my healing journey and learning to attain the breath awareness, I become aware of the reality that all the creatures of the world are breathing the same breath. Take action, here and now. From my physical being to the every corner of this out of balance's planet.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