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園區政策環評再審 挨批「看不出與工業區的不同」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科學園區政策環評再審 挨批「看不出與工業區的不同」

2017年11月08日
本報2017年11月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署8日上午舉行「新設(含擴建)科學園區政策環評」的第二次徵詢會議。第一次徵詢會議在2016年8月舉辦,當時環評委員一片惡評,抨擊資料老舊、只談現況不看未來等,時隔一年多,第二次進行審查,仍是遭指「看不出科學園區與工業區的不同之處」,更不見科學園區未來打算發展的產業,又如何去評估可能帶來的影響。

此案還需再次送審,環評小組要求科技部將未來10年科學園區產業規劃的相關內容納入,並提出土地使用盤點、選址原則、化學品使用管制等,對環境議題所提及的因應對策,建立開發行為規劃及環評參考基準。

既有科學園區現況

既有科學園區現況,取自簡報資料。

前幾次由於中科三、四、五期計畫紛紛因衝擊環境引發抗爭,民間不斷要求對科學園區進行整體政策環評,於是在2012年10月底的中科二林園區環差分析結論中,環署要求當時的國科會(現已改制為科技部)於一年內提出科學園區政策評估說明書。

產業策略不明 挨批看不出科學園區與工業區的不同

此次第二次送審,科技部由主秘陳宗權與竹科、中科、南科三園區局長到場,但過去在公聽會、第一次審查中遭抨擊的上位政策不明確的問題,這一次仍不見改善,民間團體與多位環評委員都直言「看不出來科學園區與工業區的差別」,更不見未來園區將優先發展產業為何。

環委王价巨說,若將整本環說書的科學園區四字全面替換為「工業區」,其實也不會感到有什麼差距,且從科技部的資料來看,三個園區都在做光電、生技,並無太大差別,彼此競爭,看不出來未來政府打算發展哪些產業,這樣怎能評估可能帶來的污染累積、產業鏈形成的效益,甚至園區自身也在不知道什麼產業會來的狀況下,只好先把土地圈下來再說,這也是民間團體所質疑的土地利用部分。環委劉希平則認為,政策環評就是要提出一些原則,例如離岸風機的先遠後近,才能在後續引導個案,並讓個案環評能夠較順利完成,但目前卻看不到這樣的指示。

科技部解釋,科學園區跟工業區不一樣,進駐要經過審查、更要有一定的研發比率,是一般的工業區三倍以上,是要有競爭力的產商才能來園區。不過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員林彥廷卻質疑,目前既有園區尚有租用率都沒有達成的,甚至為了招商改變產業別,若是說園區是研發為主、是一個帶動周圍的中心點,將帶來相關的產業進來,但到底會是什麼產業的火車頭,卻沒有說清楚。環境法律人協會專員楊品妏更認為,退場機制應該更明確,且要有民間參與的空間,甚至可以由民間發起。

DSC01572

環署8日上午舉行「新設(含擴建)科學園區政策環評」的第二次徵詢會議。

土地實際使用狀況尚無盤點 環委盼選址有高標準門檻

楊品妏質疑,科技部的資料只談了出租率,但卻沒有提實際使用率,但他認為,弄清楚實際使用率才有助於釐清真實狀況,也才能估算未來的土地需求面積到底有多少。面對台灣農地已經不足的狀況,園區也該說清楚還會動到農田的標準到底是什麼。科技部則回應說,出租就是有使用,如未使用會遭收回,並沒有炒地皮的疑慮。

至於未來若要新增,候選場址、選址的原則科技部都沒有明說也遭抨擊。環委李錫堤提醒,應該釐清與跟國土功能分區的關係,因為有些分區劃定了就不可能再變更。李克聰也提醒,選址一定要訂出最低的門檻,不是到時從幾個不好的方案中選一個,而是真的不適宜就不能做,且園區應要有高標準的門檻。環署副署長詹順貴更表示,遴選園區的機制,要應該避免地方政治勢力的干涉,例如宜蘭、二林的園區都是這樣,但也得到了教訓。

而近日賴揆大談產業發展的「五缺」問題,其中又以缺水、缺電是民間與環委最為在意的部分。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林翰林表示,以台積電南科設廠為例,需從高雄送電,但若兩家新廠仍使用化石能源,等同仍在高雄間接製造許多排碳及污染。但在此政策環評,卻無評估間接產生的污染,但對他們而言,應該納入才是污染的原貌。

搶水搶電惹議 空污抵減就用縣市減排成果也被釘

李翰林指出,科技大廠的用水向來量大,擔憂又發生排擠民生用水。科技部指出,三園區的水回收率,製程用水達80至85%以上、全場用水回收率達75%以上了,環委李公哲則認為提高再生水的使用,不只是在廠裡的製程一滴水重複使用了幾次,也應該做中水回收、廢水處理等,減少向農業、民生用水討水的數量。

由於環署在今年1月將台東以外的空品區都列為三級防制區,也等於除了台東,其他地區都不能再新增擴建園區了,因此科技部將棄原主方案的區位限制,改採替代方案「不超過計有園區核定環評排放總量」。不過其中在選址機制中,將「地方政府配合與承諾」減排納入評估,則遭質疑是把地方政府減排的努力,用來滿足科學園區的排放需求,因此到砲轟。詹順貴也重申,未來的空污法修法,將會刪去空污抵減項目中的「洗掃街」,縣市與園區要提早因應。

雖然科技部表示,這是地方共同參與承擔科學園區的開發,環委吳義林認為,拿地方政府的努力作為抵減,來支援特定廠商的開發,「我沒辦法接受」。先前也有民間對於高雄市要拿減少交通工具的排放,做為迎接台積電進駐南科的作法,表達不滿

專案小組:先做10年科學園區產業規劃再來政策環評

面對科技部表示,政策環評完成後,就會完成未來10年科學園區產業規畫,就會進行土地、產業等相關盤點,王价巨批這樣的順序是顛倒了。最後小組也提出要求科技部先盤點,將來提出的環說書必須納入未來10年科學園區產業規畫相關內容,針對環境議題即因應對策,建立開發行為規劃及環評參考基準,達上位政策指導之效。

此外,也需補充研提選址原則與考量因素、自然災害及氣候變遷趨勢分析、區隔比對工業區設置目的、盤點既有科學園區衍生問題,探討本案政策執行的解決程度、檢討園區化學品使用管制、優選可行方案的評估選擇方法等。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