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演唱會、連假火車票一票難求眾所皆知。現在連投資太陽能電廠也要用搶的。綠能群眾募資平台陽光伏特家的「臺南擔仔四號」在今年過年前開放198片太陽能板供民眾投資,一片價格約1萬5000元,以一片為單位,十分鐘內91人搶購完畢。
這不是特例,從2017年暑假到今年過年前,陽光伏特家每個案場都在數十分鐘內銷售完畢,更曾有過3、400片太陽能板在3分鐘內銷售一空的佳績。對比兩三年前的草創期,幾位共同創辦人沒有薪水可拿的年代,公民投資綠能時代終於迎向曙光。
綠能力量藏民間 中年族群也加入搶購
投資太陽能是門好生意嗎?根據陽光伏特家的評估,投資「臺南擔仔四號」預計可在第11年可以回本。投資20年累積預計獲利達2萬7822元,扣除投資成本1萬5810元後,可賺1萬2012元。投資成本與回收效益會隨案場地點、面積、設備等特性而異,平均而言,約十年回本。
「我們自己很訝異,原來台灣真的存在公民支持的力量,只是過去沒有加入的管道。」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陳惠萍有感而發。
過去投資電廠門檻很高,陽光伏特家的成功之一在降低參與門檻,只要投資一萬多元就可以投資一片太陽能板。此外,專業的態度將各種預期效益與進度在平台上清楚呈現,也增加不少投資信心。
不過,投資太陽能對一般人來說畢竟是陌生的開始,誰是看好這門生意的主要族群呢?陳惠萍表示,根據2017年一份小規模的使用者調查資料,不少投資者是5、60歲以上的人士。
她坦言有點意外,因為陽光伏特家是網路平台,原本以為喜歡新嘗試,又擅長使用電腦的會是年輕族群,沒想到5、60歲以上有投資潛力的族群也看好這個市場前景。
今年3月,中租控股公司推出「全民電廠.太陽光電」線上平台,循著類似的模式,538片太陽能板在不到二天的時間內認購完畢。面對更多企業的加入,投資族群是否會進一步擴大?成為「全民電廠」下一階段的挑戰。
投資門檻低 小案場也能創在地利益
陽光伏特家是社會企業「綠點能創」成立的網路平台,2016年第一個案場上線。初期擁有「綠能公益平台」及「綠益共享平台」二個平台。前者是民眾捐贈太陽能設置,將收益留給弱勢族群,後者是投資平台。兩個平台進一步整合為「陽光伏特家」。
沒有雄厚的資金,陽光伏特家所有案場投資都仰賴民眾。跟大型系統商一個案場動輒數MW甚至上百MW相比,至今完成募資的案場共28座(四座公益型,24座投資型),總裝置容量不過1.4MW,參與人次卻高達2837人。統計至2018/3月止)
陽光伏特家最小的案場僅有5KW,最大的不過176KW。在講求大資金與高利潤的市場中,他扮演一個特別的角色。
陳惠萍解釋,有些大系統商會把小案場轉售給陽光伏特家。這麼做的好處是大廠可以立即取得資金,集中投資大案場,而對陽光伏特家而言,則是多一個案場取得的渠道。
換言之,因為小公司的存在,案場無論大小都能找到合適的開發方式,尤其是民眾自家屋頂規模小,在大系統商不願投資人力財力的情況下,陽光伏特家這樣的小公司更顯重要。另一方面,超高的參與人次則顯示,讓更多的民眾加入綠能市場,共享綠能利益是可行的。
下一步?找尋太陽屋頂與更多公民
綠點能創公司於2015年成立,經過一段法規與營運模式摸索期,如今已經有穩定的客源與案場,下一步的挑戰,除了面對同行競爭,還要進一步擴大案場規模與數量。
台灣屋頂違建普遍,找尋案場並不容易。陳惠萍說,400多位民眾透過陽光伏特家平台主動提供屋頂,但因為屋頂違建,加上社區大樓很難取得區分所有權人同意,經過綜合評估後,最後能進入專案只剩百分之一。幸而陽光伏特家已經找到穩定的案場來源,今年起,專案規模與數量都會再成長。
找尋台灣版的「公民電廠」
3月14日,「臺南擔仔五號」上市,規模增至176KW,共計630片太陽能板,單一案場的參與人次增至200人。
群眾募資投資綠電的概念來自歐洲的社區電廠或公民綠電合作社。2014年起,一人一千瓦社會企業成立,之後,綠點能創社會企業、綠主張綠電合作社、中租迪和等不同型態的組織紛紛投入。台灣能找到合適台灣的成功模式嗎?考驗依舊在前方。
「希望大家看到綠能的社會價值,也是一項好投資。」這是陽光伏特家的期望。(系列報導,繼續閱讀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