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15日)立院衛環委員會就要展開《空污法》修法的討論,14日上午一群來自台中的「地方媽媽」發表了他們對修法的期待,包括減煤具體期程入法、即時即地空品速報入法、公民參與與資訊公開入法、空污防制進一步要求「最低排放」與刑事法的部分有效落實等。
他們以生活在空污重災區的台中、雲林等經驗來檢視《空污法》,希望《空污法》的修正要加上民間家長的心聲與需求,能搖身轉變為「潔淨空氣法」。
面對《空污法》修法就要啟動,環保署長李應元14日上午公開喊話呼籲朝野合作盡快完成,以回應各界期待。「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中區團的家長們,從去年12月《空污法》政院版定案後,展開了讀書會,檢視這份草案是否真的對女性、兒童具有足夠的保護。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張弘潔強調,依照「兒童權利公約」,政府的作為應該以兒童為優先考量,確保他們的生存與發展,而空污就是兒童成長的最大隱憂。而女性是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在空污上也是弱勢族群。
親子共學團要求,將減煤期程入法,雖然政府已經喊出2025年燃煤發電佔比降為30%,但目前燃煤發電仍佔45%,且台電仍持續拋出增建新燃煤機組的計畫,讓他們相當質疑到了2025年時恐怕承諾將會跳票,因此要求提出明訂具體減煤期程,並且入法,才能有更積極的能源轉型與節能。
共學團也從自身生活在空污重災區的台中、雲林等經驗來檢視《空污法》。成員許任君以去年台中文山掩埋場大火為例,當時PM2.5平均已達817微克,但政府卻沒有通報周邊居民,當地各級學校也都不知道要停課,影響當地光是公立學校就至少有10萬學童。因此,他要求《空污法》應將「空污速報」入法,明訂機關學校等公共場所每30分鐘發佈空品數值,才能即時保護孩子,而空品監測也應該在數量與公信力上都再提升。
「不讓人民監督,空氣要變好根本是自欺欺人!」成員江慶洲則提去年中火許可證產延,中市府環保局四天內火速完成補正,民眾卻直到市府發出新聞稿才知,不但毫無公民參與,事後他們要求公開送審資料也無法如願,更得市府以「符合《空污法》規定」的說詞打發他們,讓他們相當不滿,因此要求公民參與及資訊公開應該入《空污法》,打破過去只需環保局內部審議的慣例。
成員張景宜則要求比照歐盟等國,將目前「最佳可行控制技術,BACT」升級為「最低排放標準技術」,並此次作為收空污費的依據。「BACT只是各方喊價的結果」,張景宜批其已經落伍,他指出,所謂BACT,是考量能源、環境、經濟衝擊後,污染源所能採取的已經商業化、可行的最大減量技術,但他不覺得BACT就已向民眾足以交代,因為呼吸、健康是人權,不能這樣喊價,而是應該從修法來促使企業對污染防制進行更多投資與改善。
來自雲林的古珮嫆表示,雖然草案已經新增了偷排條款,但是要超標1000倍才要罰,「那麼999倍就不嚴重嗎?」他反問。古珮嫆指出,《水污法》第36條只要超標排放就面臨刑罰,情節重大者要再加重,並比照《水污法》法追繳不當利得。
再者,親子共學也要求比照《食安法》加入舉證反轉。因為空污舉證困難,需要專業設備,而且相關資料都在業者手上,應該要將舉證責任反轉。古珮嫆舉例,在生活上,一般民眾即便明明聞到惡臭,卻在打電話舉辦、稽查人員到達時,氣味已經飄散,或是懷疑某加工廠,卻始終無法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