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退避藻礁求翻案 生態學者提醒 外海填區仍有珊瑚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觀塘退避藻礁求翻案 生態學者提醒 外海填區仍有珊瑚

2018年08月29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賴品瑀報導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選址觀塘工業區,雖然7月環評小組已經提出「退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建議,不過之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受訪時仍堅持三接站必須落腳觀塘,2025非核家園才不會跳票,中油也趕在申覆時效的最後一刻,在27日提出新方案,表示將退出生態最豐富的G1區。不過,長期反對三接站興建在觀塘的「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仍無法接受這個讓步,他們不滿行政院為何堅持進行這個已無必要且失去正當性的開發案。

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質疑,即便三接站退出了G1區,但只要在大潭藻礁及其附近的礁群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就是無法迴避對藻礁的破壞;且先前經濟部證實,如今已經沒有天然氣缺口,既已無必要性卻又堅持要破壞藻礁,檢調單位應主動介入調查,對藻礁生態給出承諾的蔡英文總統、鄭文燦市長等政治人物也應該面對政治誠信問題。

陳昭倫:外海填區仍有珊瑚 衝擊生態遷徙也需評估

中油提出的「迴避替代修正方案」,退出對柴山多杯孔珊瑚影響最大的G1區,將原規劃的氣化區分散到外海填區,以及過去就已經填埋的儲槽區。

311544

中油再提出「迴避替代修正方案」,退出g1區,力求在環評大會翻案敗部復活。取自中油報告。

潘忠政指出,生態學者陸續證實了大潭藻礁生態系的重要性,大潭藻礁為世界級自然遺產的科學事實已無庸置疑。

去年7月中研院多樣性研究中心與農委會特生中心合作,將論文「北台灣史無前例的藻礁值得最優先的保育」(Unprecedented calcareous algal reefs in northern Taiwan merit a high conservation priority)一文,投稿至國際生物礁研究權威雜誌《珊瑚礁》(Coral Reefs),經過同儕匿名審查,於8月28日正式獲發表。生態團隊後續又調查到裸胸鯙、紅肉ㄚ髻鯊等生物在藻礁棲息的蓬勃生態。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表示,據他們的調查,G1、G2區的確是南桃園海岸中生態最好的部分,遠遠好過已經劃為保護區的觀新藻礁區,應該馬上劃設保護區,並以柴山多杯孔珊瑚為主要的保護標的。

但對於中油提新方案要退出G1區,陳昭倫表示,外海填區的棧橋,其落墩處到底有沒有藻礁還有待確認,而在外海施工後,恐怕影響包括鯊魚等各種生物進入藻礁內的遷徙行為,也還有重新評估的必要,並非宣布退出G1就不會造成影響。

陳昭倫在今年4月初審小組為了藻礁生態舉行的專家會議前,曾親自下海潛水尋找證據,指出「前期圍場」水泥構造物外60公尺確實有連續分布藻礁礁體,不但殼狀珊瑚藻持續發育,也發現柴山多杯孔珊瑚、多杯孔珊瑚群體,最大直徑約21公分,最小約為12公分。他推估,連續藻礁分佈範圍應可再向外延伸約200-300公尺。棧橋的預定區域內直線距離約50公尺就有多杯孔珊瑚。

中油在陳昭倫提出證據後,也曾在棧橋區再次對柴山多杯孔珊瑚擴大調查。但當時中油表示施工範圍內並沒有發現柴山多杯孔珊瑚的說法,卻遭陳昭倫截圖點出多處疑似柴山多杯孔珊瑚的影像。當時陳昭倫質疑中油的團隊「視而不見」,恐怕沒有識別柴山多杯孔珊瑚的專業,並指出還有重新調查的必要,而中油在這次補件的資料中是否已經補足,還有待檢視。

潘忠政質疑:調度即可解決供氣 為何一定要毀藻礁

潘忠政表示,過去國人因為無知而破壞了藻礁部分的完整性,但已經知道了其為國寶級地景,就應該日後以可能恢復舊觀的方法來規畫保護。但在「國家重要建設」、「非核家園」的大旗下,中央的農委會林務局及地方桃園市政府,面對人民申請劃設保護區,卻一再互踢皮球,至今還沒有劃設,實在是失職。

況且,由於環評程序卡關,顯然三接站已經趕不上供應2022年大潭電廠8號機組,今年2月經濟部長沈榮津不但證實供應不及,更表示將從「調度面解決」,潘忠政強調,不但可以調度解決,且從能源局的天然氣供需規劃來看,2025年就算沒有觀塘三接的600萬公噸/年,也不致於缺天然氣,從2023年起直到2025年的天然氣都不缺。前經濟部長杜紫軍也曾表示,中油其實早有其他腹案,根本也不用牽扯到台北港的可行與否。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