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控制升溫2°C內,全球得吃「彈性素」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研究:控制升溫2°C內,全球得吃「彈性素」

2018年10月15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英國衛報報導,科學家指出,大幅減少肉食是避免氣候災難的關鍵。

科學家8日才向全世界發出警訊,控制升溫1.5°C內須「前所未有的努力」,國際期刊《自然》10日刊登一份最新研究即指出,養活全球100億人口而不至破壞生態,農業必須徹底改革,且西方國家的牛肉消費需要下降90%,由五倍的豆類取而代之。

Photo by Hermes Rivera on Unsplash
減少全球暖化亟須「前所未有的努力」,改變飲食習慣是其中一個方法。Photo by Hermes Rivera on Unsplash

這份緊接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全球暖化1.5°C》特別報告之後發表的研究,同時是目前糧食系統與環境相關領域中最完整的研究。

餵飽100億人口 舌尖上的森林、農業、海洋

糧食生產已藉由牲畜排放溫室氣體、森林砍伐、農業耗水以及農業污染造成巨大海洋死亡區等各種方式,嚴重破壞環境。但是,如果全球人口2050年再增加23億人,全球收入增加三倍,那麼在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的情況下,其影響將更加巨大,更多人能夠吃到富含肉類的西式飲食。

新研究顯示,在這樣的情境下,環境將被到破壞到人類難以生存的程度。研究主持人、牛津大學學者斯普林曼(Marco Springmann)說,「我們是在將整個系統的永續性置於危險之中。如果我們還想繼續耕作和吃飽,最好不要再這麼做。」

「只有改變我們的飲食方式和糧食生產方式,才能養活全球100億人,」另一位研究成員、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教授洛克斯壯(Johan Rockström)表示。

控制暖化2°C:全球得吃「彈性素」

IPCC特別報告指出,要將全球暖化控制在1.5°C以下,我們只剩12年的時間。如果全球再升溫0.5°C,達到1.5°C,那麼乾旱、洪水、極端高溫的風險便會顯著提高。該報告稱,減少吃肉和奶製品很重要,但也言明現實是朝向相反的趨勢。

這份《自然》期刊的新研究,資料是迄今為止最全面性的,結合來自世界各國的綜合數據,評估糧食生產對全球環境的影響,也探討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阻止迫在眉睫的糧食危機。

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把升溫目標放寬到2°C,全球仍然必須轉型成「彈性素」(flexitarian)。「彈性素」指的是全球平均需要少吃75%的牛肉、90%的豬肉和一半的雞蛋,同時增加兩倍的豆類消費以及三倍的堅果和種子。

科學家表示,這麼做可以減少牲畜的排放量、更妥善地管理動物糞便,進一步減碳。

富裕國家的飲食習慣變化得要更劇烈。英國和美國公民需要少吃90%牛肉,少喝60%的牛奶,多吃4至6倍的豆類。然而,貧困國家數百萬營養不良的人民則需要多吃點肉和乳製品。

Photo by Monkgogi Samson on Unsplash
富裕國家的人們需要多吃點豆類。Photo by Monkgogi Samson on Unsplash

鼓勵少肉環境政策 「別讓政客太輕鬆!」

科學家表示,從教育、課稅、植物性食品補貼以及學校和工作場所菜單改變等多方著手,可以減少肉類消費。

為了遏止森林砍伐、水資源短缺和肥料過度使用造成的污染,農業需要深刻的改革。相關措施包括提高貧窮國家的農作物產量、增加普世性的儲水量以及更謹慎地使用化肥。

斯普林曼說,已經有國家開始行動。像荷蘭和以色列已經開始改善肥料和水的使用方式,而部分城市的年輕人正在大量減少肉類消費。

但他強調,事實是仍然需要全球性的變革:「我認為我們做得到,但需要政府積極主動提供正確的框架。人們可以改變飲食習慣作出個人的貢獻,也可以告訴當政者我們需要更好的環境法規——這也非常重要。別讓政客們太好過了。」

參考資料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林大利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