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空中的猛禽,是食物鏈中的頂層消費者,保育猛禽同時也兼顧許多珍貴物種與棲地的生存。過去因黑鳶誤食遭毒殺的鳥、鼠,導致二次毒殺死亡,這些影像透過《老鷹想飛》上映後,獲得廣大的回響。
這幾年更藉由中央、縣市政府的合作,針對黑鳶所遭遇的問題,提出一連串兼顧生態、社會、生計的農村振興為基礎的保育對策,防檢局長馮海東指出,2017年鼠餌用量減少62%,今年可望再降低。這些努力逐漸反映到黑鳶的族群數量,從2013年272隻到2017年將近600隻。
農地滅鼠有其由來 二代凝血劑分解速度緩慢
從過去幾次黑鳶病死案例得知,猛禽遭遇二次毒殺的議題,長期威脅黑鳶這類腐食性物種的生存。使用加保扶毒殺損及農業收成的麻雀、鼠類之外,是否有更好的做法,以及滅鼠藥政策也在這過程中得以重新檢討。上個月1日「黑鳶研究成果分享會」上,農委會防檢局馮海東表示,使用加保扶是違規,有法可查;但滅鼠卻是政府執行超過40年以上的工作,如同由政府做莊,退場機制須討論。
因農地生產聚集的鼠類,是野生動物的食物,卻也造成農業上的損害,一些禾本科、豆科或旋花科,難逃鼠輩肆虐,鼠害防治是農業十分關切的議題。根據國際稻米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IRRI)2003年統計,囓齒動物對亞太地區水稻的減損,高達10%。相較之下,台灣情況相對輕微。
提到台灣鼠害農業議題,馮海東解釋,1960年代,台灣重要經濟作物當屬甘蔗生產,台糖公司是當時重要的農產業公司,當時外匯接近全國的80%。年出口100萬噸砂糖,卻有4.6%因鼠類啃咬蔗莖而倒伏,造成農作物損失估計達28萬噸,在當時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練就鼠害防治的功夫,許多防治手段都是以防止甘蔗受害出發。1951年台糖公司使用殺鼠靈餌劑進行防除試驗,成效良好進而擴大田間試驗,1957年全面鼠害防治,各縣市實施一個月;1970年起實施六年鼠類防除計畫,1978年開始實施全國滅鼠週,以有效提升防治效率。
滅鼠週的原理是在每年非農作物主要生產季節,鼠類缺乏食源之際,以鼠餌誘引;而每年11月進入旱季,丟出鼠餌受潮的機率低,有比較好的防治效果。
滅鼠餌劑成分隨時代演變,以抗凝血劑為主。抗凝血劑的優點是不會造成急性中毒,老鼠不會察覺危機、不易拒食。第一代抗凝血劑代謝速度快,在動物體內約40小時就會分解掉一半;到了第二代則需一百多天才能代謝掉一半的藥性,幾乎是進入體內就無法分解。藥性分解速度快,即使猛禽(或其他吃齧齒類動物的野生動物)吃了中毒的腐肉,影響也不顯著;但是第二代抗凝血劑則不然。
已有充分的數據說明農藥造成猛禽死亡,從延續幾年的計畫調查結果顯示,596個檢體中,417個檢出農藥。抗凝血劑殘留約173隻,其中128隻檢出可滅鼠與伏滅鼠。驗出凝血劑的比例29%,顯示政府發放滅鼠劑造成的風險。在客觀證據下,防檢局得以啟動相關的作為。
不再為農藥埋單
但防治鼠害仍有必要,有沒有替代方案?滅鼠週又該何去何從?馮海東指出,市面上的滅鼠藥,以政府採購為大宗,農民自費購買的數量相對少。而滅鼠週前,縣市政府發滅鼠藥,形成大眾心理上認為是福利,不拿白不拿、不用白不用,實際上的需求可能沒有這麼多。
「國外案例即利用猛禽來防治老鼠,當猛禽的數量足夠、在自然達到一種平衡,農業上即可減少甚至不需投藥防治。」馮海東說。防檢局接著釐清幾個問題,首先:滅鼠週有沒有存在的意義?當初設定的目標,透過鼠類族群數量降低來減少農業損害,是否有效?
數據指出,滅鼠週後一個月,鼠量確實降低,四個月後就陸續回來,八個月後恢復原來的數量。1970年代推動之始,即有專家認為不可能透過一年一度的滅鼠週,就能達到防治的效果,這與調查數據相符。
對此有兩種解釋,殘留的個體繁殖力,或從沒有防治的區域進入。在繁殖力和遷移速度需進一步釐清。
其次,若不以共同防治的手段,會不會造成農業重大損失?根據統計,各地植保科系所成立的諮詢服務,長期以來提出鼠害防治的案件都是很少,只佔作物有害生物千分之一比例。這可能解釋為,防治策略沒問題,或本來就沒問題。
另外,當初共同防治還包括環境衛生,因此環保署也同步推動居家防治,達到公共衛生預防的理想。在公共衛生上調查,2016年雲嘉南農田採集一些老鼠,了解身上帶有地方性斑疹傷寒、鉤端螺旋體病原、漢他病毒、恙蟲病原的帶原情況,除了鬼鼠比較顯著,其他鼠種並不明顯。衛福部疾管署的數據顯示,傳染病盛行率維持穩定的曲線,和防檢局防治鼠類沒有顯著關聯。
釐清這幾個問題之後,確認各個面向所受的影響不大之後,接著先從鼠餌減量作業起步,宣導降低使用量,2015年停止辦理滅鼠週,2016年不再補助地方政府採購滅鼠藥。過去由各縣市政府共同下單採購的農地共同供應服務,也於今年取消,地方政府若有需要,必須自行採購,農委會不再提供服務。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呼籲,政府不要進行促進農藥使用的作為。農委會則於2014年就停止針對藥劑的補助,截至目前為止,已無對農藥補助的行為。
從使用量來看,相對於2013年,2017年鼠餌用量減少62%。馮海東預估,今年應該還會減少,能不能避免或減少黑鳶因此中毒,成了觀察重點。
他也宣示,防檢局未來發展方向,首先,農民農地自主管理,依據栽種的作物尋求有效的防治手段,其次是以更新而有效的防治方式,最後持續檢討調整政策,若抗凝血劑風險性高,是否改為專人使用,而非農民自由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