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山徑的呼喚》 范欽慧×陳維霖繪出國家級25分貝的寧靜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寂靜山徑的呼喚》 范欽慧×陳維霖繪出國家級25分貝的寧靜

2018年12月02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賴品瑀報導

位在太平山翠峰湖畔的檜木森林,靜得只剩下25分貝,如何發掘並劃設保留下這個寧靜山徑的故事?自然作家范欽慧與畫家陳維麟合作,以繪本《寂靜山徑的呼喚》娓娓道來,並於2日松菸誠品舉辦新書發表會。

《寂靜山徑的呼喚》書封
《寂靜山徑的呼喚》書封,幼獅出版社提供。

「寂靜並不是沒有聲音,而是天地萬物存在的境界。」范欽慧引述《一平方英吋寂靜》作者、美國野地錄音師戈登‧漢普頓(Gordon Hempton)的提醒,指出近年森林環境越來越吵,「寂靜」已經逐漸的遠離且消失了,因此他們發起了保護寂靜的運動,希望後代子孫都能享受傾聽寂靜的喜悅。

在羅東林管處的協助下,全台第一條寂靜山徑在2018年獲得劃設,范欽慧表示,這條通往太平山翠峰湖畔的山徑,由於多雨潮濕而佈滿了濃厚的苔蘚,隔出了最天然的音響試聽間,讓前往的民眾得以享受天然且獨特的聲音地景,而民眾也以保持安靜回報如此得來不易的寧靜。范欽慧更期待,未來人人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寂靜山徑。

翠峰湖畔的檜木森林保有全台灣最美麗的寂靜,2018年這裡被定為台灣的寂靜山徑。范欽慧提供。
翠峰湖畔的檜木森林保有全台灣最美麗的寂靜,2018年這裡被定為台灣的寂靜山徑。范欽慧提供。

厚重的苔蘚有吸音效果,彷彿置身在錄音間,也讓翠峰湖步道顯得特別安靜。
厚重的苔蘚有吸音效果,彷彿置身在錄音間,也讓翠峰湖步道顯得特別安靜。范欽慧提供。

「少掉人為製造的聲音,你將可以聽到更多的天籟。」林務局長林華慶表示,現在人習慣了各種聲音,很難靜下來,五感無法平衡,但范欽慧一再提醒大家的正是,必須靜下來傾聽才能跟土地相連結,他期待人們未來可以跟自然重新相結合。

「聽不只是要向外聽,更要向內聽。」范欽慧回憶起18歲第一次走向翠峰湖畔,感動的幾乎跪下來,也開啟他數十年來不斷錄下自然聲景,也成為廣播節目主持人的過程。

范欽慧表示,過去曾對全台森林遊樂區進行聲景的調查計畫,發現當中有許多的人為噪音,例如卡拉OK、機車呼嘯而過等,影響了環境。而他更在讀了漢普頓的作品後,寫信和他聯絡,兩人亦師亦友,更交換了許願石,不但交流尋找寂靜的過程,更從尋找寂靜的紀錄者,走向創造寂靜的行動者,並且成立「台灣聲景協會」。

漢普頓珍藏著一顆印地安酋長送給他的石頭,放在他覺得最寧靜、最美好的地點,作為保護寂靜的象徵,這就是「一平方英吋的寂靜」的由來;為了保護森林的寂靜,他曾經寫信給美國森林管理單位,甚至說服四個民營航空公司改變飛行路徑,這樣的行動鼓舞了范欽慧。漢普頓表示,聆聽寂靜,有讓人改變自己的力量,因此台灣能有一條寂靜山徑,將是對台灣人相當意義重大的事情。他也將在5日發表公開演說,並分享紀錄片「聽在」。

DSC08349

《寂靜山徑的呼喚》新書發表會。賴品瑀攝。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