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13日
摘錄自2019年2月13日中國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研究指出,貓熊在進化過程中,不僅生活在包含當前所棲息的高山森林地帶,也棲息在一些亞熱帶森林、森林邊緣,即森林與開闊地的結合處、甚至森林的開闊地,只是在演化歷程中,由於各種原因才逐漸退縮到四川、陝西和甘肅的現生分佈區。
另外,由於常年啃食竹子,貓熊的器官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特別是它們的牙齒。貓熊有食肉目動物中最強大的臼齒,構造複雜,接近於雜食性獸類,犬齒和前臼齒發達,上門齒呈弧形排列,下門齒呈一橫列。
2010年,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提出了貓熊轉變成「竹子愛好者」的可能原因,他們繪製出貓熊的基因圖譜,發現貓熊不喜歡吃肉可能是因為它們的一個鮮味受體基因Tas1r1失去功能,導致味覺傳導出了問題,無法感覺到肉的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