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20多年的千年物種重現花蓮土地 農改場推稻種復育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消失20多年的千年物種重現花蓮土地 農改場推稻種復育

2019年03月28日
摘錄自2019年3月28日聯合報花蓮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你知道1000年前的原住民吃哪種米嗎?農委會花蓮農改場27日在光復鄉重新種下包括R7、R33、R49等相傳距今有千年歷史、卻已在台灣土地消失2、30年的的10種原生陸稻及小米品種,其中80歲鄉民吳連妹也提供自家代代相傳,名為cilipeday的陸稻品種,農改場將追蹤11種稻作生長情形,將適應環境良好者推廣給青農種植,盼能找回失傳已久的傳統滋味。

花蓮農改場祕書宣大平指出,由於氣候越來越極端多變,為避免農作從此消失,各地農改場都持續進行稀有農作的基因保存復育,其中有農改場人員下鄉時,發現少數老農種的稻米或小米,品種在市面少見,因此將這些稀有品種種在農改場內,光花蓮農改場近20年來就保存超過200種稀有農作。

部落耆老表示,過去族人大量食用的稻作是紅糯米及白糯米,通常做成麵包等乾糧並用於釀酒,這些特色食物正逐漸消失,盼透過這次稀有農作復育,能喚起年輕族人對部落傳統飲食文化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