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屍體也會說話 路殺社細讀被人類意外殺死的牠們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動物屍體也會說話 路殺社細讀被人類意外殺死的牠們

2019年04月04日
轉載自農傳媒;文:莊曉萍

2011年路殺社創社以來,加入會員已超過1萬人,為促進路殺社社員交流觀察心得及推廣生態教育,30日路殺社在創社基地「臺灣特有生物保育中心」,舉辦第7屆路殺社年會,會中除了頒發獎項鼓勵成員繼續努力,也邀請生態保育有加的社員分享。

圖片提供:池上富興社區發展協會。
圖片提供:池上富興社區發展協會。

其中,來自臺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的徐宗廷,堪稱此屆出席年會社員中的最大贏家,不但獲得新人獎的鼓勵,還因2018年上傳500筆以上路死動物紀錄,獲得「卓越成就獎」的獎項;另外,池上富興社區更因為融入路殺調查的社區方案,獲得2019年林務局社區林業計畫優等獎。路殺社社長林德恩表示,很開心路殺調查成為社區工作的項目,看到生態教育的理念落實在不同的領域中。

曾經屎屍不分的他 拯救在土城農路走跳的青蛙

徐宗廷表示,自己過去對生態保育沒有什麼觀念,2017年透過指導老師認識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德恩,在路殺社「潛水」了一陣子才開始紀錄路殺動物。當時新北市農業局找上路殺社,尋求協助調查土城及三峽農路的路殺物種,林德恩便找上正在思索論文題目的徐宗廷。

徐宗廷參考其他夥伴路殺調查的時間,設定每兩週繞一次指定的範圍,「之前不會分辨屍體,曾經把屎認成動物屍體拍照上傳。」,「後來看到照片被剔除,久了就會分什麼是屍體、什麼是屎。」

隨著紀錄的次數越多,徐宗廷對紀錄路殺動物的夢幻泡泡也隨之破滅,「原本以為會紀錄到很多明星物種,結果都是青蛙。」徐宗廷說最高紀錄曾ㄧ趟紀錄60多隻死掉的青蛙,然而也是頻繁紀錄到青蛙的經驗,讓他體會到棲地保育的概念,「透過紀錄、保育這些在生態鍊比較底層的生物,未來也許會回饋到別的物種身上。」徐宗廷說。目前新北市農業局已針對徐宗廷紀錄的內容,著手改進土城農路中青蛙生活路線的維護,可望在5月完工。

2019年第七屆路殺社年會邀請社員齊聚臺灣特生中心相聚,不僅交流調查心得、也頒發2018年社員調查獎項。社長林德恩表示,今年路殺社會推出粉絲專頁,邀請更多民眾關心人與其他物種的衝突,改善路殺現象。圖片提供:路殺社。
2019年第七屆路殺社年會邀請社員齊聚臺灣特生中心相聚,不僅交流調查心得、也頒發2018年社員調查獎項。社長林德恩表示,今年路殺社會推出粉絲專頁,邀請更多民眾關心人與其他物種的衝突,改善路殺現象。圖片提供:路殺社。

路殺發現者竟把動物屍體拎來 只好帶它重回案發現場做模擬

林德恩在此次路殺年會表示,過去路殺社多是連結大學資源推廣路殺調查,因此習慣使用專業用語,不易與民眾溝通,不過陸續有社區及不同教育工作者參與調查計畫,顯示創社6年來的努力開始發酵,幸好有不同崗位的社員能擔任橋接者的角色。

池上鄉富興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林國欽分享,從事路殺調查遇到最大的困難是社區網路訊號太差,曾經一個月內每天到行政院、政治人物粉絲專頁貼文,「最後中華電信的總經理出現在社區找我說,你們不要再反映了,以後要有多快就給你們多快啦!」林國欽笑著說。

有了網路的支援,林國欽的調查隊員,年齡範圍從國小學生到70歲阿嬤都有,「我老婆就跟社區裡婆婆媽媽說,如果在路上拍到死掉的動物,一隻可以領5元。」林國欽說,但很多阿嬤不會用手機拍照,常常直接領著屍體到社區中心報到,只能再載他們回發現地點「擺好發現的姿勢再拍照。」林國欽說。

池上富興社區帶著社區阿嬤們紀錄路殺動物,林國欽表示路殺社研發的系統讓他們有效紀錄社區內發現的動物。2019年以結合路殺調查的社區方案獲得林務局社區林業計畫的肯定。圖片提供:池上富興社區發展協會。
池上富興社區帶著社區阿嬤們紀錄路殺動物,林國欽表示路殺社研發的系統讓他們有效紀錄社區內發現的動物。2019年以結合路殺調查的社區方案獲得林務局社區林業計畫的肯定。圖片提供:池上富興社區發展協會。

林國欽表示,自己也不懂,為何獲得林務局社區林業計畫的表揚,但透過路殺和其他生物調查過程,讓他發現池上鄉田間豐富的生態,期待未來可以透過社區裡設置的生態攝影機,發現食蟹饛吃金寶螺的畫面,「這樣我們社區就紅了」。

臺東安碩國小附幼新化分班老師高陳宏芸,則將路殺動物觀察融入教學,「最後家長意會到路殺教育不是血腥,因為也會教導孩子注意行走安全、從生活經驗讓孩子親近土地」高陳宏芸說。其中讓高陳宏芸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孩子因為研究與觀察動物的課程,主動表達「為什麼原住民只能唱歌、踢足球,以後我想當研究人員」,簡短一句話印證高陳宏芸投入生態教育的價值。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農傳媒》。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

作者

農傳媒

農傳媒是由財團法人豐年社所成立,以「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為宗旨,關注農業各個面向的專業網路資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