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道路數算台灣動物現況 路殺社邀請民眾擔任調查員、認領樣區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沿著道路數算台灣動物現況 路殺社邀請民眾擔任調查員、認領樣區

2018年01月17日
本報2018年1月1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全台道路至2016年止,道路總長4萬3365公里;根據路殺社6年來資料,全台道路至少記錄9萬8700筆、550種動物死亡;其中8千200件、8.3%是保育類動物,而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另外,零撲殺政策上路,又有多少犬貓流落街頭?為了瞭解路死動物、遊蕩犬貓數量與分布,由網路社群路殺社及動社合作啟動的「系統化調查」上路,邀請民眾一起為改善動物處境而走!

由網友回報路殺社的資料顯示,2012到2017年間,9萬8700筆路殺死亡資料中,保育類物種包括石虎54件、穿山甲43件、水獺16件,白鼻心257件、領角鴞674件、龜殼花1千562件。研究人員推論,牠們的死亡導因於道路設計或駕駛行為不當、農藥濫用、有毒廢棄物或重大傳染病、遊蕩犬貓獵殺所致。

死於獸夾的鼬獾。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死於獸夾的鼬獾。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去(2017)年2月全台公立收容所施行「零撲殺」政策後,各縣市政府為因應收容所量能不足問題,多採「精準捕捉」政策,強調只捕捉造成「危害」的遊蕩犬隻;另一方面又無法提高收容犬貓認養率,各縣市無不處在收容動物爆量的壓力中。部分縣市則採「捕捉、絕育、疫苗施打與回置」(TNVR或TNR)措施。

降低路殺、改善道路設計,是野生動物保育重點之一,但是哪些路段、物種須優先處理及照顧,則需長期的基礎調查資料。而同伴動物不再撲殺後,處境是否改善?又有哪些措施須及時介入?同樣需基礎調查支持。

遊蕩犬貓有多少?  收集偵測數量來倒推

為能掌握遊蕩犬貓族群數量變化及遭受路殺、毒殺或獸夾傷害的動物死亡數量與分布區域等資訊,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自去(2017)年展開合作「系統化『路死動物』及『遊蕩犬貓』相對數量與分布大調查」,邀請民眾以認養樣區的方式加入調查,以此估算全台每年動物路死總數量與分布情形,並納入路貓、街犬目測數量,以制定各項改善方案。

這項調查於去年7月及10月試做兩次,目前已回收128個樣區的調查結果。並得到平均一次調查可在全台的路上見到至少3萬5千隻的遊蕩犬貓;10月看到的,比7月多。

主辦單位表示,由於每次調查只能看到部分遊蕩犬貓,因此獲得的數據,稱為遊蕩犬貓的「被偵測數量」。若能選定特定區域,實際調查遊蕩犬貓全部數量,再比對當地的「被偵測數量」,計算出「被偵測率」,就可以推估出全台遊蕩犬貓。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指出,犬、貓這類與人類最親近的同伴動物,也因飼主棄養或放養,不但自身面臨路殺、獸夾、疫病、毒殺等傷害,也與野生動物產生各種衝突造成傷害。

遭捕獸夾住的狗。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遭捕獸夾住的狗。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另外,根據高速公路局的監測統計,從2009年到2017年,國道遭路殺動物中,其中犬7,382隻,貓5,051隻。誤入國道的犬貓,不僅帶給動物極大的痛苦,也造成用路人生命安全的威脅。

陳玉敏表示,農委會去年底完成寵物歸戶地圖視覺化查詢系統,若能配合每年4次系統化調查結果,便可即時掌握樣區方格內遊蕩犬貓數量的消長變化、犬貓寵物登記率、絕育率高低的相關性,做為評估各縣市動保單位執行犬貓源頭管制措施成效的判斷依據。

一年三天每次3公里 為動物處境而走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德恩表示,「系統化調查」將台灣切分成約1440個5X5公里的方格,扣除沒有道路的方格後,再以影響路殺的主要因子,如道路密度(高、中、低)、道路型態(省道、縣道、鄉道及其他)及7大生態氣候分區,以分層逢機取樣方式,選取路死動物調查樣區共252格,並開放公民科學家參與認養。

林德恩說明,認領樣區的民眾於每年1、4、7及10月中的任選1天,至認養樣區選擇2種不同型態的道路,分別進行至少3公里的沿途路死動物(不含節肢動物)拍照調查,並記錄沿途所見之遊蕩犬貓數量,調查結果上傳到路殺社專屬系統。

儘管此項調查已於1月啟動,認養樣區僅160個,仍未達到252格的最低標準。林德恩解釋,認養調查的樣區數量越多,所能含括的棲地類型將越多,越能提高估算的準確度、減少統計上的偏差。因此邀請民眾一起以調查行動支持、改善動物處境。

民眾可至路殺社官網認養樣區,現在加入還可獲得3項禮物「束口反光揹袋」、「系統化調查記錄本」及「反光調查背心」。

調查志工可獲贈反光背心。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調查志工可獲贈反光背心。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主辦單位也建議農委會,針對台灣本島七大生態氣候分區,協調每區至少一個以上縣市進行該縣市遊蕩犬貓的「絕對數量」調查,並配合路殺社大調查數據,做為推估全國遊蕩犬貓總數及其變化之依據,進而評估各縣市犬貓源頭管制政策執行之成效。

※ 人與野生動物主題報導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