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環評大會今(16日)通過「彰芳」與「西島」離岸風場的環差報告,同意新增「三腳套管」風機基樁及新訂電纜配置路徑。
開發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表示,經噪音模擬分析,三腳套管基樁的打樁噪音較四腳套管基樁高1分貝,但打樁時間最多可減少54分鐘;並強調兩者工法相同,現已評估基樁的施工風險、設置對策,將風險造成的影響降至輕微或可忽略程度。
在環委要求下,開發單位也承諾無論四腳或三腳機樁,基樁入土的深度均不會超過125公尺。
配合遴選競價結果 修改輸配電系統
「彰芳」與「西島」兩離岸風場位於彰化芳苑外海,由丹麥離岸風電開發商CIP投資。
兩風場在2017年底通過環評。2018年能源局遴選競價結果出爐,西島風場只獲得48MW的併網容量、併網時程是2024年;彰芳風場則要在2021年併網100MW、2023年併網452MW。
彰芳離岸風場為趕在2021年順利併網、輸送綠電,今年與同為CIP旗下的西島共同提交環差報告,變更工程的細部規劃。
環差報告包括調整電力分配容量、修正離岸風電的海纜路線。彰芳與西島將統一採彰芳N1經北廊道由崙尾上岸,上岸後的陸域輸配電系統也會統一送至升壓站,再接到彰一(甲/乙)開閉所供應綠電。因開發規模降低,土方量減少約1萬5000立方公尺,未來土方將會送至彰濱工業區,作為填海造地的使用。
三腳套管打樁噪音高於四腳套管1分貝 但打樁時間可能較短
今年7月,兩風場環差報告順利通過環評專案小組初審會議,通過新增三腳套管基樁等措施,但開發單位必須在環評大會上補件說明三腳及四腳基樁的噪音模擬以及風險評估。
開發單位表示,三腳與四腳基樁的施工方式相同,且三腳基樁已實際應用在英國亞伯丁(Aberdeen)、德國波爾昆(Borkum)等多處離岸風場中。
「以最保守的情境分析」,開發單位針對可能發生土壤液化、無乘載力的情況分析施工情形,表示三腳基樁深度約為85~108公尺,最大直徑為4公尺;四腳基樁的深度約70~80公尺,最大直徑為3公尺,且兩種基樁入土的深度均不超過125公尺。
但開發單位在環差報告中註解「假若所設計之三腳套管式基礎無法滿足相關設計標準,將加長基樁長度、增加樁徑或選用四腳套管式基礎,確保基礎結構之安全性」,環委孫振義表示,「若三腳基樁不合用,就改為四腳基樁」,不應增加變數。開發單位也同意將註解刪除,承諾基樁入土深度不超過125公尺。
開發單位模擬打樁噪音後分析,四腳基樁的打樁噪音比三腳基樁低1分貝,但使用三腳基樁,打樁時間最多可減少54分鐘,認為縮短打樁時間可減少工程對水下生物的影響。開發單位強調,不論三腳或四腳,都不會違背環評承諾「距離打樁位置750公尺處,監測水下噪音曝露位準(SEL)不超過160分貝。」
開發單位也針對颱風、地震、閃電與漏油等風險,進行打樁工程的風險評估,訂定相對應的改善措施,讓風險造成的影響程度從中度以上,降至輕微、可忽略的程度。
環評委員經過閉門會議後,決議通過「彰芳」與「西島」離岸風電開發案的環差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