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保育鳥類通過… 降載機制講不清 達德麥寮風電環評六度補考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當保育鳥類通過… 降載機制講不清 達德麥寮風電環評六度補考

2019年09月03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離岸風電如火如荼展開,陸域風電也沒停。達德集團打算在雲林濁水溪南岸的麥寮建置13架陸域風機,環保署今(3日)進行環評專案小組審查。雖然達德集團表示願意在保育類或是大體型鳥類經過時自主降低轉速或試停止運轉,卻提不出一個具體的降載機制,最後環評決議補充資料再審。

環保署審查達德集團在雲林麥寮的13架陸域風機計畫,鳥類飛行是一大重點。攝影:陳文姿

環保署審查達德集團在雲林麥寮的13架陸域風機計畫,鳥類飛行是一大重點。攝影:陳文姿

鳥類降載機制說不清  麥寮陸域風電繼續補考

麥寮風電計畫由達德集團的「新瑞風電公司」提出,原規劃23座風機,因10座風機位在河口區、鄰近候鳥敏感區、文蛤養殖池,因此主動降為13座,分別位在麥寮鄉新吉村、三盛村、中興村。總裝置容量29900 KW至54600 KW。

雲林麥寮陸域風機

達德集團的「新瑞風電公司」,在雲林麥寮鄉沿海地區規劃設置13座風力發電機組。取自環評書件。

由於案場鄰近濁水溪濕地,鳥類生態豐富,又是土壤液化潛勢區,去年環評大會審查時,環評委員就要求就進一步釐清對鳥類影響、以及土壤液化因應對策。這次審查最大的癥結在於風機的降載機制。

達德集團表示,僅靠雷達無法判斷鳥種跟體型,將以雷達調查配合目視,在鳥類遷徙最多的3月與9月執行3日次調查,另6個月各進行1日次的調查。先累積保育類、大體型鳥類經過的數量跟飛行軌跡資料。日後,當監測人員發現保育類跟大體型鳥類時,就會通知風場降低風機轉速或是停止運轉,預估10分鐘內就可以完成。

20190903 雲林麥寮陸域風機環評

麥寮13架陸域風機計畫的位置與雷達偵測範圍,降載機制能否及時發揮保護鳥類的功效是關注焦點。圖表來源:環評書件。

不過,這項作法卻頻頻被環委抓包。環委質疑,雷達偵測區是4公里範圍。依據鳥的飛行速度,等到降載機制反應時,鳥可能已經被風機葉片打到了。更嚴重的是,這套鳥類調查是雷達配合人力判讀,並非24小時運行。換句話說,就算是在監測最密集的3月與9月,也只有1/10的時間有雷達偵測,等於9/10的時間都不會有降載機制。

雖然達德公司解釋,只是先用調查來分析保育類或大型鳥類資料庫,日後再據此提出降載機制。本計畫是候鳥棲息或遷徙影響比較低的區域,資料分析後真有必要才會設置24小時監測。不過,環評委員認為,降載機制不能等日後再說,環評階段就要交代清楚。

最後環評決議要求停機、降載機制啟動的情境分析、鳥類監測雷達布設位置、密度、監測時間都需要再補充說明。並請達德公司補充風機基座範圍內的保育類珍稀植物分布、重新檢討鄰近河口區、編號為C08、C09兩座風機設置必要性。

跟一般環評案件大多是三次環評小組審查後送環評大會確定結果不同,本案審查過程複雜。僅二次小組審查就闖關大會,大會審查二次後卻決定再送回小組。本次已是第四次小組審查,下次將繼續小組審查。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