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魚來顧田 「魚茭共生」助農友防治省工、添收益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請魚來顧田 「魚茭共生」助農友防治省工、添收益

2019年10月29日
轉載自農傳媒;文:游昇俯;圖片提供: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宜蘭縣礁溪鄉的溫泉茭白筍遠近馳名,近年茭白筍的種植更擴及三星鄉、五結鄉等地。由於友善耕作茭白筍容易遭到福壽螺侵害,若不加以防治,田區損失可高達3、4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因此開發「魚茭共生」農法,於田間飼養紅尼羅魚捕食福壽螺,獲得農友稱讚「防治效果明顯」;並且,紅尼羅魚是中高單價魚種,其體色鮮艷、具觀賞價值,也適合發展休閒農業,俱可為農民帶來額外收益。

為推動宜蘭地區有機友善農業多樣發展,花蓮場自100年起即於三星鄉行健有機村內設置「魚茭共生」有機茭白筍試驗田區,利用養魚防治福壽螺,以解決有機茭白筍田不能使用藥劑防治的困擾。今年更輔導五結鄉農會於友善耕作田區試作,23日舉辦示範觀摩會,推廣農民應用。

花蓮場蘭陽分場助理研究員林文華表示,苦茶粕本是有機耕作水田防治福壽螺最有效的資材,但苦茶粕是以皂素對福壽螺產生即時性傷害,當天冷福壽螺口蓋閉合、躲藏土中,防治效果就有限,花蓮場因此開發魚茭共生農法。

林文華說,魚茭共生初期採用魚種為烏鰡,但烏鰡養殖需水深5、60公分以上,否則存活率不高,故102年起改嘗試紅尼羅魚,雖然紅尼羅魚僅能對付直徑2至3公分的福壽螺,不像烏鰡連5公分大的都能吃,但其防治效果仍不錯,且是中高單價魚種,每台斤售價在百元上下,體色鮮豔討喜,具農業休閒體驗的可行性,因此受到農友歡迎。

五結鄉青農王奕立5年前開始向人租1甲地種茭白筍,起初茭白筍被福壽螺「吃一點」,自己覺得「還能接受」,但第2年起災情愈來愈嚴重,損失可達3%至4%。王奕立說,3%、4%看似不多,卻要額外投入人力及時間,挑出品質受損的茭白筍,實在不堪負荷。

因此,王奕立從去年起便嘗試劃出1分地試作「魚茭共生」。他表示,田區緊臨房子的一面牆,原本這面牆壁上佈滿福壽螺卵塊,但紅尼羅魚飼養6個月後,卵塊便都不見了,茭白筍收成後,田間還可看到破殼、被吃淨的福壽螺殘骸,「效果很明顯」。

王奕立說,魚茭共生農法雖要在田區挖40至45公分的深溝,讓幼魚躲避鳥類攻擊,要犧牲部分種植面積,但他的漁獲能以每台斤130元價格出售,恰可填補這部分損失;王奕立也充滿信心地說,運用魚茭共生,不僅防治省工,也讓田間生態變好,他從去年開始收費做農業休閒體驗,紅尼羅魚將是未來「新的賣點」。

花蓮場嘗試放養單價較高的紅尼羅魚,體色鮮豔討喜。
花蓮場嘗試放養單價較高的紅尼羅魚,體色鮮豔討喜。

青農王奕立認為,魚茭共生模式不但生產茭白筍,也有新鮮漁獲,而且非常適合營造農業休閒體驗活動。
青農王奕立認為,魚茭共生模式不但生產茭白筍,也有新鮮漁獲,而且非常適合營造農業休閒體驗活動。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農傳媒》。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

作者

農傳媒

農傳媒是由財團法人豐年社所成立,以「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為宗旨,關注農業各個面向的專業網路資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