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沒注意! 日本熊類攻擊人類概況與對策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熊出沒注意! 日本熊類攻擊人類概況與對策

2019年12月11日
文:宋瑞文

儘管玩偶的熊本熊在日本台灣兩地很受歡迎,但遭遇真正的熊卻攸關人命。日本不時傳出人類遭遇熊攻擊的新聞,近期內便有人因此失明、頭部骨折,單單富山縣,今年就累計了20起以上案例。該如何防範?熊攻擊人類的背景又是為何?日本政府有一套研究說明。

在日本環境省2016年的「與熊共存手冊」裡,有幾項對策可以參考。在熊類可能出沒的區域,不要放置垃圾筒或果實等吸引熊的東西。在果園或養蜂箱周邊,建議設置電柵欄。可能成為出沒路徑的道路、河川地等,要除草並加以清理。另外,在相對狹窄的範圍內,用卡累利阿熊犬探測、驅趕熊類,是有效的方法。

無標題
環境省出版的《與熊共存手冊》。按此下載

據歷年資料,在1970年代,亞洲黑熊平均一年捕獲2300頭,90年代減少至1500頭左右。但2000年代後,對人類有害的捕獲數量增加,特別是2004年跟2006年,各有2485頭與4340頭。從死亡人數看,2006年之前,平均每年約有1人死亡;但在2004和2006熊害猖獗的年度,各有2人與3人。近年死亡人數,一年多在2人以上,例如2010年與2016年各有4人。

根據熊類出沒對應手冊,熊之所謂大量出沒,耕作放棄地(殘存果樹等吸引熊的作物)增加、獵人減少為主要原因。大體而言,熊的食物的變化(堅果類、胡蜂、魚等),以及近郊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狀況的變化,決定了熊的出沒範圍。

無標題

在森林與農地之間,要整理出清理乾淨的緩衝帶,防止熊靠近。出自熊類出沒對應手冊

有熊棲息的深山,進去有一定的風險。熊的聽覺與嗅覺十分優異,移動速度高達40公里,又會爬樹。登山背報有鈴鐺等物品,會讓熊知道附近有人類的存在或靠近中。確實告知附近居民與登山客,剩飯等會吸引熊的東西,要記得帶下山,是重要的防範對策之一。

據日文維基,熊吃過人類的食物,記住味道後,會對人產生興趣,跑到人生活的地方。倘若熊養成這樣的習慣,經「學習放生」後也還是一再回到人生活的地方,政府只好委託獵人捕殺。因此,絕對不能把人類食物留在熊生活的山林,即便沒有表現出攻擊性,也不可餵食。 

所謂學習放生,是指捕獲熊之後,在放牠回到山林時,噴灑一些熊類忌憚的噴劑,或者驅使狗去追趕,讓牠對於入侵處產生警覺,減少再度危害的可能。儘管利於保育,但同時也因為再出沒的機率偏高,人身或農作受害等原因,遭到居民反對。因此日本政府會再透過設定捕殺上限等方式平衡。

當然,造成熊與人類彼此不幸的最終原因,還是人類不當的行為所致,因此一些牧場或動物園也勸誡遊客,不要餵食野生的熊。想看或甚至想餵食熊,到動物園即可,工作人員說:「給熊餵食鮭魚的時候,哪怕牠已經吃得很飽,眼睛還是會發亮。有興趣可以來看。」 

無標題

熊出沒事件統計,以島根縣為例。出處環境省《熊類保護與管理報告》(クマ類の保護及び管理に関するレポート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宋瑞文

媽媽監督核電聯盟特約撰述、加州能源特約撰述、台達電低碳生活部落格專欄寫手、QueerWatch 酷新聞駐站作家。演講講師,範圍包括福島核災、同志、日本節能等題目。台灣中島美雪介紹會住持,相關作品散見於上報關鍵評論網KKBOX等。教育廣播電台節目音樂二三事不定期來賓。男同性戀,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