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大里地區近年來飽受農地工廠污染問題,導致28公頃的農田被迫休耕,台中市政府認為,雖積極執行污染改善計畫,但產業仍有工業需求,未來污染可能重演,考量未來新興產業用地、不適作農地轉型等原因,劃設了面積達188公頃的大里夏田產業園區。
由於本案面積超過100公頃,且位於特定農業區、中央管河川(大里溪)區域等,上一屆環評委員依法認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需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今(13日)進行二階環評的範疇界定會議。台中市政府表示,計畫區範圍主要為私有地,需進行區段徵收,「區內部分地主希望原地保留,因此劃設了多處的區徵保留區。」
然而,環評委員吳義林直言,現在這裡是農地,未來變成工業區,空污、水污、廢棄物都會影響到居民的生活環境,「聚落整個被工業區包住,風怎麼吹都會影響,屆時可能成為下一個大林蒲。」他說,最好是能將聚落遷出工業區,否則後患無窮。
農地污染將計就計 台中市政府闢188公頃大里夏田產業園區
大里夏田產業園區位於台中市大里區的大里、夏田及大元三個里,該處現況多屬於農業用地,但卻遭到農地工廠嚴重侵蝕。根據台中市政府調查,計畫區內的工廠超過200家,其中有155家為未登記工廠、15家為臨時登記工廠,主要為金屬製品、機械設備、汽車零件等製造業,也有印刷、食品、家具等製造業,造成此區工廠、住宅聚落與農地混雜。
2012年就發生28公頃農田遭鎳、鋅等重金屬污染,當時監察院調查發現大里地區有100多家電鍍業等工廠,經農田水利會核准放流至灌溉渠道的僅有四家,但多數工廠將污水放流至灌溉溝渠及「詹厝園圳」,農委會未主動調查,環保署與台中市政府多年來也未積極取締工廠排放廢水污染,因此決議糾正環保署、農委會、台中市政府三個單位。
有鑒於台中市工廠迅速成長,工業缺地可能超過1300公頃,且夏田里農田長期遭非法佔用,接連傳出重金屬污染。台中市政府決定將計就計,配合台中市區域計畫,規劃將現有的私有農地徵收後開發為工業區,希望處理未登記工廠問題、不適作農地轉型、提升既有聚落公設與防災及提供未來新興產業用地需求的問題。
產業、農業、住宅區大雜燴 整體規劃千瘡百孔
因本案除了開發面積大於100公頃,且位於特定農業區、中央管河川(大里溪)區域、土壤污染控制場址等區位特性,台中市政府一開始就自願進入二階環評,環評委員也認定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決議此案需進入二階環評。二階環評主要針對公益性、必要性、空氣品質、土壤和大里溪水質的影響進行審查。
整個計畫區規劃總面積為188公頃,包含117公頃的產業專用區、7公頃的住宅區及1.5公頃的農業專用區,其他則為公共設施用地。產業園區因排除了青松護理之家、夏田聚落、大里高中、詹厝園聚落、頂厝子聚落及宮廟,導致在規劃上看起來千瘡百孔。
環委孫振義表示,台中市政府把現有聚落作保留,「雖然規畫留一條路給他們交通進出,但並沒有考量到未來會引進那些產業,對於他們現在農田中的生活造成多大衝擊。」他說,產業園區目的除了安置產業,也應考量到區內的住宅和區外的農地。
環委江鴻龍則指出,現況這裡是一個雜項的地目,現在用區段徵收做成合法工業區,「絕對會遇到很大的反彈聲浪,我覺得這裡根本不應開發。」環委游繁結也說,政府要執行區段徵收必須要符合公益性和必要性兩大條件,「必要性說是因為產業用地需求,但卻看不到公益性的論述,只看到對這些工業有幫助,所謂公益性應該是對所有人都有助益。」
環委吳義林也說,把既有社區聚落放在工業區裡面,並不是正確的開發方向,「人家現在住在那裡,你們把工廠遷來這邊將聚落包圍,未來空污、水污、廢棄物絕對會有影響。」他說,「環境影響評估就是希望避免像是大林蒲那樣的事件重演,結果我們在這裡卻要創造另外一個大林蒲。」
此外,環委劉小蘭則提到,現在《工輔法》修正通過後,未登記工廠也可能申請特定工廠登記,台中市政府對於現在的未登記工廠應該要有更完整的了解,「他們是否願意遷移到工業區內,工業區內的是不是都是低污染的精密機械產業,都要再說清楚一點。」
台中市政府則說,目前大里夏田是一個都市計畫區的缺口,考量聚落社區的永續發展必須積極有效管理,「未來總量管制的精神做產業分區開發,會尊重聚落不願意遷移的意見。」他提到,竹科跟龍山里也有很好的共存共榮,未來大里夏田也會以成功案例來借鏡,希望能朝向低污染的台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來努力,透過集中管理降低污染問題。
本次會議為範疇界定會議,主要為確認可行的替代方案、應進行的環境影響評估之項目,非審查性的討論會議,未來還有現場履勘、公聽會等實質審查過程。
高雄西南沿海的大林蒲,因1970年代臨海工業區成立後,被煉油廠、發電廠、煉鋼廠與貨櫃中心等高污染重工業包圍成「居住孤島」,居民飽受廠區噪音、空氣污染及工安事故頻傳之害,環境不適宜人居,地方居民多年來抗爭要求遷村。行政院已在2019年10月核定590億的遷村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