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復礦範疇界定 開發單位:「有山就有落石」 堅持不做地形模型圖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關西復礦範疇界定 開發單位:「有山就有落石」 堅持不做地形模型圖

2020年05月05日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孫文臨報導

環保署今(5日)進行新竹縣關西礦場復礦二階環評的第三次範疇界定會議,本案為西部復礦首例而引發各界關注,環保團體及當地居民多次要求開發單位應執行以空載光達(LiDAR)測製數值地形模型,或用干涉合成孔徑雷達(InSAR)製作地表形變圖,「可以調查落石崩塌或土石流等可能的地質災害,讓民眾得以安心。」

然而,開發單位經過三次會議,始終堅持不做LiDAR與InSAR。居民要求在礦區外鄰近地點進行地質鑽探,開發單位也說「沒有必要,這是既有礦場,地質資料充足,應該相當堅固。」他更說,「全世界各地有山就有落石,到處都會發生,只是時間的問題。」

對此,環評委員李培芬則放話,開發單位若堅持不願調查相關資料,「二階環評實質審查,有任何問題開發單位要自行負責。」環保署綜計處也說,範疇界定會議主要是討論性質,但進入二階環評實質審查,「環評委員有要求補充資料,開發單位還是必須做。」

DSC04491

今(5日)關西礦場重啟二階環評會議前,當地居民及公民團體於環保署外舉行記者會。孫文臨攝

西部復礦首例  新竹關西礦場占地將近47公頃  每年產近百萬噸土石

礦場恐怕要回來了!我國自1997年開始推動「水泥產業東移」政策,台灣西部礦場全部改為石灰石保留區。直到2013年位於新竹縣關西鎮的石灰石保留區解禁,隨後羅慶仁(代表人)及羅慶江代表玉山石礦公司於2015年提出復採申請,過程中一度因《礦業法》修法而停擺。然而,隨著政府的礦業改革失敗,本案也開始進入二階環評。

二階環評審查前須進行「範疇界定會議」,主要內容為討論二階環評所需審查的調查項目、範圍和頻率。地球公民基金會等公民團體與在地居民於會前就在環保署外舉行記者會,要求開發單位應該如實說明開發行為,並回應民眾的疑慮。

緊鄰礦場的金山社區發展協會會長羅政宏就直言,當地居民過去40年來忍受每日炸山的震動、噪音、落石的惡劣環境,好不容易等到停礦,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改善,農業、觀光業也慢慢復甦,如今卻又要再次開礦,「一旦復礦,這些年來居民的努力將功虧一簣,再次破壞當地的環境與居民的生活,破壞水土保持也會增加發生落石、土石流的災害風險。」

新竹縣議員連郁婷也提到,羅家兩礦場旁的四分子捨石場為當年亞泥開挖石以廢棄土石的堆置場,面積達35公頃、有280公尺高,儼然就是一座小山,「但這座廢石堆置的山相當不穩定,每年都在滑動,風災時也經常發生土石流,為防止災害關西鎮公所在2017年開始進行地質監測。」他要求,這份資料也必須納入環評審查內容之一。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山林組主任黃靖庭表示,因為當地地質脆弱,又有土石流潛勢區,「我不只一次要求開發單位要以LiDAR與InSAR進行較大範圍的調查,並製作平面和剖面的地質圖,可以看到當地地質的裂隙、靜態地形變位狀況以及變位的速率,分析開礦對地形可能造成的影響。」他也要求,開發單位應在附近15個點位進行地質鑽孔。

DSC04476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山林組主任黃靖庭指出,礦場鄰近聚落,復礦開發影響甚鉅。孫文臨攝

環團要求做LiDAR與InSAR地質調查  開發單位稱「太貴,沒必要」

然而,開發單位則說,「這是一個舊礦,已經有完整的地表調查與測量,礦區也有邊坡監測 的資料,這已經足夠判斷,不需要再做其他的調查。」LiDAR與InSAR要花很多錢,隨著尺度不同,可能要花上百萬,「而且跟安全沒什麼關聯性,我們才沒有打算做。」

針對15個點位的鑽孔,開發單位也說沒有必要,「礦場內會做鑽孔調查,但基地範圍外的地質鑽孔沒有意義。」他表示,針對居民要求的15個點位會做地層現況、地質災害評估,特殊地質及石灰岩地形分布的調查,並針對土石流潛勢溪流研擬相關對策,「這個開發案與四分子捨石場完全無關,但為回應各方期待也願意調查關西鎮公所資料。」

新竹縣議員余筱菁則擔心,礦場緊鄰亞泥橫山廠,過去就以10公里的空中索道,將礦產運到亞泥去加工,過程中會產生落塵、噪音等問題,「這個索道有20多年的沒有使用,未來運送數噸的礦石,恐怕會有安全問題。」要求開發單位必須說明未來運送的方式,以及是否會直接與亞泥合作,「亞泥若增產也會衍伸環境污染。」

對此,玉山石礦的代表並無正面回應,「我們的礦石產品可能賣給亞泥,也可能賣給其他廠商,沒有說一定要跟誰合作。」但他也提到,亞泥橫山廠目前已經有在營運,原料都來自花東地區,「如果在地供應,可以降低運送過程的交通、能源與空污問題。」

DSC04505

環保署今(5日)完成新竹關西鎮羅家兩礦合併的二階環評範疇界定。孫文臨攝

周遭為石虎棲地分布區、下游有自來水淨水場取水口 礦場開發爭議大

環評委員白子易則提到,礦場所在的樹橋窩溪下游有關西淨水廠、新埔淨水廠及農田水利會的灌溉取水口,「上游若有污染,取水口的水質就會受到污染,未來恐怕不只影響礦廠附近居民,甚至整個新竹地區的居民都會抗議。」他建議,開發單位必須謹慎注意污染排放問題,並在上游進行自來水水源、水質、水量監測。

此外,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黃斐悅提到,距離礦場約10公里遠的新竹飛鳳山曾出現受傷的石虎,「根據了解,礦場範圍內也有石虎出沒的紀錄。」他要求開發單位,應該要於計劃區內及邊界兩公里,以每平方公里至少架設30台紅外線自動攝影機進行調查。

農委會代表也說,開發基地位於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石虎的棲地分布區,開發單位務必加強對野生動物的監測,「根據林務局規定,每1~2公里的網格應該設置一台紅外線自動攝影機,而且每台要有3000小時的有效監測,並應委託具有石虎調查經驗的專業團隊來執行。」

對此,開發單位僅表示,範圍內和鄰近500公尺會進行紅外線自動攝影機調查,「總計約10台,最多我們可以承諾到架設15架。」

李培芬則說,15架還是太少,「數位相機的調查比其他調查方式更為精準,分布性夠大才能覆蓋較多區位,開發單位應該將各界訴求納入考量。」不過,李培芬並沒有明確要求開發單位須架設多少台攝影機,散會前僅表示,「範疇界定完成後,下次見面是一年多以後。」

作者

孫文臨

又名小鹿,經常把筆搬來搬去,喜歡潛水、爬山、旅行、音樂、文學、電影、煮咖哩、吃甜點...族繁不及備載。身而為人有點抱歉,也以鹿刻Luke為名寫字,努力辨識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