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蔬果」 只因為過不了大眾美這關
食物一路從生產、加工、零售等過程中,可能因為長得不夠好看、採收規劃不佳、運送過程中「擦傷」、運輸的溼度和溫度掌控、混淆賞味期限和有效期限、包裝不良或破損、家中存放數量和保存方式不當等因素,成為市場上不入眼的品項,導致被丟棄的命運。它們通常被稱為醜蔬果、格外品、NG蔬果、剩食。
近幾年來,已經有許多創業團隊投入搶救食物的行動——透過食物銀行、剩食超市、醜蔬果貨架、共享冰箱的方式,將即期品或剩食進行重新分配;或是經營惜食餐飲業,把醜蔬果製作成餐點、麵包、甜點、果醬、冰品販售。現在,又有生力軍加入搶救食物的行列。
「恩居好食」團隊目前正在嘖嘖平台,發起「擁抱農業的餅乾」群眾募資專案,以醜蔬果作為原料,推出蔬菜含量近50%的餅乾。
創辦人黃靖詒說明,之所以決定創業,是因為三、四年前到「七喜廚房」(現更名為「明日餐桌」)擔任志工,而接觸到醜蔬果的議題。
「我覺得七喜做的事情讓我很有感觸,她到附近的菜市場去收醜蔬果,把它們變成一道一道無菜單料理。可以想見,全台灣的醜蔬果數量一定更多,我也希望去做點什麼,讓這個環境可以變得更好。」
沒有店面、沒有料理的技術,在有限的能力和資源之內,醜蔬果可以做什麼運用?「我們發現把醜蔬做成餅乾,可以延長保存時間,也方便寄送。」因此以NG的諧音,黃靖詒和丈夫李育宏成立「恩居好食」,致力將不符合市場規格的 NG 蔬菜做成餅乾。
「恩居好食」負責向農會和果菜市場收購醜蔬果,進行去皮、清洗、打碎、脫水等程序之後,再把醜蔬果送到烘焙廠加工製作成餅乾,再接手處理後端的包裝和銷售工作。
一片餅乾 蔬菜含量近半
「市售的蔬菜餅乾,不一定是用新鮮的蔬菜製作的,有可能是粉末或是乾燥加工的蔬菜。」黃靖詒解釋,要做真正的蔬菜餅乾,其實存在很多困難。
「願意嘗試把新鮮蔬菜加進餅乾的烘焙廠本來就很少,而且我們的餅乾沒有放防腐劑,銷售量也有沒有這麼大,有規模的烘焙工廠一般都是以噸為單位⋯⋯當初花了好幾個月在尋找烘焙廠,很多洽談都石沈大海。」黃靖詒說道。
幸運的是,他們最後不僅找到一家願意接單的烘焙廠,烘焙廠的老闆還對於把菜加進餅乾,有很豐富研發和實作的經驗,可以把餅乾的蔬菜含量從10%提高到將近50%。於是誕生了這一款以麵粉和紅蘿蔔、蕃薯等含水量較低的根莖類蔬菜作為基底的蔬菜餅乾。
黃靖詒認為,「如果能盡可能利用在地的醜蔬果,不但能解決食物浪費的問題,相對可以減輕進口零食在運送的碳排放。」思索著如何在時間和人力資源有限的條件下,跟最多農民接觸,「我們就想到農會的角色,」借重農會與農民長久以來的合作網絡,請農會告訴農友:長得醜的蔬菜也有人要收購。農民便可將 NG 品跟良品一起送到農會。那些長得不夠符合大眾美的蔬果,於是有機會逃過被原地棄置(或堆肥)的命運。
「擁抱農業的餅乾」群眾募資專案自7月8日上線至今,已募集超過7萬元,順利達標。黃靖詒表示,最近也有高雄的農會主動和他們聯繫,表達合作的意願,希望能透過更多合作,利用更多醜蔬果,減少食物浪費而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 [2] 。
恩居好食「擁抱農業的餅乾」募資專案
網址: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ngeatcrackers
募資期間:2020/07/08 12:00 – 2020/09/08 23:59
註釋:
[1] 生產階段稱作「糧食損失」(food loss),包括種植、採收後、加工、配送階段,在製成成品前食物數量、品質及價值的減損;「食物浪費」(food waste)則是指銷售端或消費者在食物仍可食用前的丟棄。
[2] 人類為生產食物產生的碳排占總量 6-10%,亦即每人每年產生大約 500 公斤的碳排量來自食物的消耗。食物浪費不僅攸關糧食安全,浪費珍貴的土地、水資源、肥料、與人力投入,更加劇環境不必要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