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農委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發行、委託台東大學教授劉烱錫,整理鄒族高德生長老口述編撰、種籽設計操刀繪圖設計的《鄒的植物書》,記錄近300餘種植物,13日(上週五)舉辦發表會。來自特富野、達邦的鄒族長老、頭目,以祈福儀式祝福這本書引導讀者認識隱藏在植物中的智慧,而鄒族利用植物的智慧,也結合創意入菜。
找回傳統生態智慧 向原住民取經因應當代困境
據說,天神自玉山降臨,搖動楓香落果,鄒族由此而生,並俯仰於森林間,作為自然的管理人。林務局長林華慶致詞時指出,《鄒的植物書》由嘉義林區管處委託研究團隊花了兩年的時間,跟著鄒族長老,重新踏查勘驗鄒族的民族植物;是重現以森林為家的鄒族人,口耳相傳「一草一木」的山林寶典,更是當代植物永續利用、調適極端氣候的結晶。
由於國有林與傳統領域高度重疊,更凸顯林務局身為管理者的角色。「身為土地管理者,就有責任保全、復振從土地長出來的文化。」林華慶說,這幾年林務局積極地把受限於法令、使得文化和土地脫節的法規逐漸鬆綁。
去年上路的「原住民族依生活慣俗採取森林產物規則」即為一例,讓原住民族長期在山林中民族植物利用以及野菜採集除罪化,重新實踐過去遺留下來的生態知識,並重新、加快縫合原住民與土地之間的關係。
「土地,不是我們從祖先繼承而來,而是向後代子孫借的。」林華慶引述來自鄒族部落裡的古訓,希望未來能持續與原住民族夥伴繼續努力朝向山林共管,世世代代都能共享,創造更多經濟文化和生態上的影響。
兒時零嘴入書 森林就是便利超商
有別於科技文明強調便利經濟效益,符合大自然文明的原住民生活,則重視環境倫理、與大自然和諧共生共榮。曾跟著高德生長老、研究團隊到玉山頂踏查植物,特富野部落頭目汪義福致詞時指出,這本書是鄒族植物利用的傳統生態智慧濃縮版,內容包括鄒族的建材、藥用植物,食用、祭儀用等,野外求生也靠這本書,到野外帶著這本書,不怕找不到食物吃。
汪義福也提到,書中記載了許多他小時候常吃的零嘴。這話題讓在場的幾位族人熱絡的說明兒時的甜滋味。愛玉子結果時,就從樹上採下來吃新鮮的籽,常須和鳥兒搶食;台灣香檬、黃藤,則是剝果實來吃。
蜘蛛抱蛋的葉片,阿里山漢人稱為山豬耳,拿來包做粽子稱為山豬耳粽;但鄒族人不用來包粽子,而是7、8月根部長出來圓圓的果實時,採回家烤來吃。
山蘋果直接吃「酸死了」,最好是採回家煮來吃,消除疲勞又消脂。不過,夏秋之際,山蘋果結果時,也招來許多野生動物。不但有鳥兒來啄食,台灣獼猴在枝上擺盪,底下還有苦苦守候落果的野生動物。即使如此,幾位族人印象中,卻是出現與動物搶山蘋果的記憶。
別光是讚嘆山芙蓉之美 花期滿是鄒族的鬼趴趴走
「這本書不只談論植物,更從植物中談過去的歷史、傳統氏族和氏族之間的互動往來;每一種植物背後都有故事,還有鄒族的社會意義。」本書靈魂人物高德生長老以山芙蓉為例,原來這個時節開花的山芙蓉(fkuo),花期正是鄒族的鬼節。此時,不同山頭的鬼到處散步、搶地盤,彼此之間還會打起來。對鄒族人而言,山芙蓉花開時是不能亂跑的,因為隨時可能遇到鬼。
山芙蓉在鄒族具有重要用途與象徵意義,它的樹皮纖維質高,可做成繩子背負重物;兩三年生的樹皮,經過泡水取得纖維,曬乾後可編織籃子、飾品等,但是它最重要的功能是做成神聖不可侵犯的「護身籤條」。
高德生解釋,因為護身籤條的神聖性,必須借助原生梅樹染定,野牡丹定色,又因神可能喜歡香味,而加入散發香氣的梔子花果實染色,染色之後經長老、頭目加持就是護身籤條。
他在現場說了一個流傳鄒族的故事。原來太平洋戰爭時,日本政府強行徵召台灣原住民編成義勇軍參戰,特富野社也沒逃過。當時達邦社有兩派意見,一派主張完全聽從日本人的指示,另一派以高一生(Uyongʉ Yata’uyungana)為代表,則鑒於當時鄒族年輕人非常少,不主張派人參戰,最後,鄒族年輕人仍被迫參戰。
出發前高一生建請參戰族人到庫房裡,請一份護身籤條,帶在身上保平安。據說,有請護身籤條的族人都平安回來,戰死的多為沒有攜帶護身籤條的人。高一生難過的抱著山芙蓉護身籤條,到高雄港迎接逝去族人的骨灰;這些心情一部份發表在他創作的歌曲中。
書中提及鄒族音樂家高一生作品《杜鵑山的回憶》,發表會現場也邀來高一生的孫女、知名鄒族女歌手高蕾雅現場演唱。
以鄒族可食植物創意料理 研究植物很療癒
「飲食是進入任何文化的任意門。」發表會特別將鄒族民族植物中,以可食植物設計了一系列餐點。這些餐點是食物設計師在了解每個食材的特性,以及鄒族使用的方式後,結合創意製作成餐點。
像是「香草甘藷片」,簡單的做法有傳統的智慧,原來在甘藷片中間夾著各種草葉,諸如帶著檸檬清香的食茱萸、有點酸味的酢漿草、微苦的仙草,大花咸豐草隱晦的草香,以及有如肉桂的香苦草,無論酸苦青澀,總有甘藷帶著安慰的甜味,創造出複雜豐富的口感。
名為「豆泥搖籃」的料理,是以土肉桂、雞湯熬煮的樹豆,撒上鹽膚木,帶著鹹鹹酸酸的滋味,還有鄒族兒時回憶的台灣蘋果酸甜的滋味暗藏其中;「五節芒酥餅」則以馬告酥餅為基底,加上小米、咖啡、山胡椒和過溝菜蕨,挑戰酥餅口感的極限。
本書被喻為「最美的書」,設計者是這幾年讓林務局年曆熱銷的種籽設計。總監淦克萍說,為了研究鄒的植物、將植物入菜,不斷請教部落長老,也就近請教科博館植物園,總共畫了200多種植物,最後收錄185種。
他在梳理這些植物和鄒族長久淵源的過程中,感受到植物令人愉悅的療癒力量,族人利用植物的智慧也令人讚嘆。例如萬年松,鄒族語dikuyu意思是像手掌有時緊握有時打開的意思,因吸水力很強,部落拿來當嬰兒尿布。他因此也種了一些,感受到萬年松隨著水分多寡變化的奇妙之處;而這只是其中一例,植物有說不完的故事,也深具力量。
書中每一種植物皆以插畫呈現,對應著鄒語與學名,不只是一本植物書,更是鄒族生態智慧的結晶。
國家書店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209號,電話:02-25180207
網路訂購:https://www.govbooks.com.tw/books/129135
※相關資料連結請至:https://tinyurl.com/y5jzgs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