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的美好日常】香蕉絲、月桃與瓊麻 多元利用的植物纖維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的美好日常】香蕉絲、月桃與瓊麻 多元利用的植物纖維

2020年11月17日
文:李育琴(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插畫:玉子日記

後灣取海水鹽滷做豆腐的楊美雲,在市集前販售自製的豆腐乳和海鹽。顧客上門時,她拿起一旁手工編製的麻繩提袋,包裝豆腐乳,說著「種出來的包裝材料最環保。」

「種出來的包裝材料」,就是過去恆春半島遍地種植的瓊麻。外來植物瓊麻於20世紀初引入台灣,卻在恆春熱帶砂質的土地上蓬勃發展,締造了輝煌的產業歷史,更經常在當地的民謠中傳唱。

外型如劍的瓊麻葉片,有如煙火一般放射狀生長在土地上。它的纖維堅韌耐鹽,是船纜的主要材料來源,在那個海運興盛大量往來進行貿易的時代,人們善加利用種出來的瓊麻纖維,製造成各種生活用品,例如繩索、麻袋、地墊等。

過去衣物、鞋帽、提袋等等編織品,主要都是由植物纖維所製成,例如棉花、苧麻。纖維藝術家林于軒說,「纖維碰觸到皮膚時,我們會有最直接的感覺。」因此,即便是看似粗糙的瓊麻纖維,製成沐浴澡球時,也能感受到那強韌又柔軟的觸感。

在台灣,我們使用種出來的纖維材料可不少。原住民族是最善於利用天然纖維的族群,例如噶瑪蘭的香蕉絲編織工藝,便有如一部精采華麗的纖維藝術創作。

部落的長老們完整保存著香蕉製絲技術。從割香蕉取莖葉、去除葉脈水分和雜質、曬纖、分線、整經,到最後的編織成布,這項珍貴的文化技藝代代傳承,現在更由年輕的設計者設計成衣飾,變成高貴又時尚的品牌。

這是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智慧,這些纖維製品說出了自然永續的價值。

說到原住民族擅長且廣泛使用的天然植物纖維,不能不提到月桃。許多原住民家屋內鋪著月桃編織的地墊,夏季坐臥其上,多麼涼爽舒適,冬天時也可隔絕地面寒氣;月桃編織的提籃、提袋,更是堅韌好用的容器。原住民的月桃文化至今仍是現在進行式。

然而,這些植物纖維現在已大量被塑膠製品所取代。快速生產的塑膠製品,卻為我們的生活環境和大自然帶來無限危機。取代麻繩的塑膠繩,可能流入海洋,成為海洋生態的殺手;化學纖維製成的快時尚衣物,塞滿了回收場,最後進入焚化爐變成垃圾焚燒;塑膠製成的容器,當不再使用時也無法回歸自然,反而化成各種塑膠微粒,進入到食物鏈中。

你觸摸過香蕉纖維布料的柔細質感嗎?是否坐過部落vuvu(祖母級長輩)編織的月桃座墊?這些傳統纖維工藝的保存和利用,不僅述說著過去人類與自然互動的歷史,也是我們能長久仰賴自然、不耗盡資源的永續之道。一起來認識天然植物纖維,也可透過體驗課程,學習如何取絲編織,何不先從使用麻繩提袋開始呢?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

玉子日記

居住於台北/台中,從事漫畫及插畫繪製。有感於台灣野生動物的處境,嘗試以漫畫、繪圖呈現不同的生態議題,讓更多人看到並主動關心身邊的環境,這是我能為環境做的一點點事情。環境是大家的,我們一起努力吧!個人網站「玉子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