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報導,一份研究發現,全球1%的農場經營著全球70%的農田、牧場和果園。
這份研究探討土地不平等對氣候和自然危機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自1980年代以來,人類對土地的控制變得越來越集中,直接的所有權或間接的契作農業,導致耕作單一化、小農減少。
研究首度將「未持有土地人口數的成長」變數納入
該研究首次納入土地增值和未持有土地人口數的成長等變數,計算發現土地不平等的情況比過去所知高41%。
作者說,這種趨勢是由短期金融工具推動的,而短期金融工具正日益影響全球環境和人類健康。
「以前,這些短期金融工具只有市場在關注,並沒有直接影響我們。但是現在,它們變得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它們與環境危機和傳染病大流行脫不了關係。」國際土地聯盟(International Land Coalition)資深技術專家安蘇(Ward Anseeuw)說。國際土地聯盟與樂施會和世界不平等實驗室等組織合作進行這項研究。
研究指出,過去在計算土地不平等程度時,完全以所有權和單一農場為基礎。在此計算基礎上,土地不平等程度一度縮小直到1980年代開始加劇。
用新方法計算,這種趨勢更加明顯,該方法考慮了其他因素,例如多重所有權,土地的品質和價值以及未持有土地人口數。
未持有土地人口數比例在中國和越南最低,在拉丁美洲最高,最貧窮的50%人口總共僅擁有1%的土地。
美國、歐洲農業集中化最嚴重 亞洲、非洲小農戶數量最多
亞洲和非洲的小農戶數量最多,人力投入往往高於化學和機械,而且往往是世代傳承而不是以10年投資週期為單位。在全世界,80~90%的農場是農戶或小農所持有的,但是從面積和產量來看,都只是農企業農地的零頭。
過去40年間,農業集中化最明顯的是美國和歐洲,這兩地區的土地所有權人越來越少,就算是個體農戶也多與零售商、企業集團和投資基金簽訂了嚴格的合約。
安蘇說,這樣的金融模式正在開發中國家蔓延,加速土壤品質劣化、過度使用水資源以及森林砍伐。「所有權和控制權集中推動單一作物和集約化農業,因為投資傾向於以10年為周期來產生報酬。」
這也與社會問題有關,包括貧困、遷移、衝突以及武漢肺炎等人畜共通傳染病。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建議改善土地所有權制度監管和監督的透明度、改變稅收制度、支持小農和更好的環境管理,以及支持社區的土地權利。
「小農、農戶、原住民和小型社區對土地的使用更加謹慎。土地對他們來說不僅是投資回報,更與文化和身份認同有關,也是給下一代的遺產。他們使用土地更加小心,從長遠來看,小農每單位面積的產量會增加,而銷毀量則會減少。」
參考資料
- 衛報(2020年11月24日),1% of farms operate 70% of world's farm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