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浮具行不行? 蚵棚種出保麗龍海廢 首屆「蚵客松」探討減塑新蚵技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環保浮具行不行? 蚵棚種出保麗龍海廢 首屆「蚵客松」探討減塑新蚵技

2020年12月16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思敏 基隆報導

2019年綠色和平海廢快篩調查發現,以保麗龍為首的漁業廢棄物佔全台海廢垃圾體積最大宗。這些保麗龍海廢,主要來自西南沿海牡蠣養殖使用的浮具,易受風浪衝擊解體、碎裂的特性,成為遍佈海洋與海岸,難以蒐集、清運的海廢。

長期致力於海廢減量的民間團體海湧工作室,上週末(12、13日)與基隆海科館共同舉辦台灣首屆「蚵客松」,邀請公民參與「馬拉松式」競賽[1],找出蚵也能兼顧環保的解方。

西南沿海常見的廢棄蚵棚與保麗龍浮具。照片提供:海湧工作室
西南沿海常見的廢棄蚵棚與保麗龍浮具。照片提供:海湧工作室

以海為田  蚵架、蚵棚撐起西南沿海牡蠣養殖

台灣牡蠣養殖區域主要分佈在台灣西南沿海,規模與產值相當可觀,是當地居民重要生計來源。根據2017年漁業統計年報,台灣牡蠣年產量約23270公噸,產值約43.8億,分別佔總養殖產量和產值的8%與12%。

台灣西南沿海的養蚵方式,則依水深地形主要分為兩種——固定於沿岸的平掛式蚵架、漂浮於外海的浮筏式蚵棚。

浮筏式蚵棚。照片提供:海湧工作室
浮筏式蚵棚。照片提供:海湧工作室

尤其在嘉義外海,有著外傘頂洲的天然屏障,是台灣最大的牡蠣產地,產量占全台的47%。不過,近年來在環境變遷下,西南沿岸沙洲、潟湖面積逐漸縮小,適合平掛式養殖的區域也漸減少,浮筏式養殖的規模逐年上升。

「嘉義縣的浮筏式蚵棚從10年前的7000多棚,增加至目前的1萬多棚。」嘉義縣政府農業處漁業科科長張建成指出。

蚵棚浮具 成全台保麗龍海廢大宗 

浮筏式蚵棚需使用大量浮具。嘉義縣每棚約需24個浮具,以1萬棚計算就要24萬個浮具。

過去蚵農習慣使用保麗龍浮具,保麗龍是聚苯乙烯(PS)發泡而成,極易碎裂成粒狀。據統計,一顆60公升的保麗龍浮球,在海中可以碎裂成760萬片、直徑2.5公釐的微塑膠,被沖刷到岸上後會與沙石混在一起,清除不易;此外,保麗龍易吸附髒污的特性,也使回收價值下降。

海灘上碎裂的保麗龍與砂石枯枝混雜,難以清理。黃思敏攝
海灘上碎裂的保麗龍與砂石枯枝混雜,難以清理。黃思敏攝

海湧工作室曾於2017年發起「屠龍計畫」,研發「屠龍包」,嘗試將離島岸邊的保麗龍運回台灣本島回收。然而,人力所能清除的也只是保麗龍海廢的冰山一角,必須回到源頭減少蚵棚浮具所造成的污染。

替代材質「環保浮具」 真的環保嗎?

嘗試替代材質是另一條路。漁業署11月公告,今年起補助漁民更換EPP浮具,卻沒想到,EPP與保麗龍同樣是容易碎裂的發泡材質,一樣會造成污染、被生物吃下肚。

實際上,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持續在台南岸邊發現EPP發泡碎片,台南市議員Ingay Tali(穎艾達利)也發文批評,在替代浮具的選擇上,中央與地方陷入「保麗龍」的名詞迷思,而無視俗稱「拿普龍」的EPP,對生態的威脅是如出一轍。

目前保麗龍浮具的替代材質主要可分為「EPP(發泡聚丙烯)」、「再生壓縮泡棉」及「PE硬式浮筒」。

張建成表示,嘉義縣內多數的蚵棚浮具,已改採較不易粒化污染的再生壓縮泡棉[2],但仍有約一成使用保麗龍浮具,縣府擬於2022年全面禁用。

張建成也坦言,目前的替代浮具都有其使用年限、也仍有流入環境的風險,在更抗浪、永久使用免回收的環保浮具問世、普及化之前,仍需透過罰則與獎勵機制,提高廢棄浮具的回收率。

嘉義棄置蚵棚有法可罰  稽查人力不足難落實   

目前各縣市管理牡蠣養殖戶的主管機關與法源依據皆不同。以嘉義縣來說,透過「區劃漁業權管理自治條例」的規範,每個蚵棚都需向縣府登記,並裝設可供辨識的標誌物;並不得使用未包覆之保麗龍浮具。廢棄蚵棚應運至指定回收地點,違法者將處1000至6000元罰金。此外,縣府也提供每棚300元的回收獎勵金。

嘉義縣政府於今年起首收「海域使用費」,以浮筏式蚵棚為例,每棚每年需繳500元。張建成表示,蚵農以海為田,要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並對所產生的垃圾負起社會責任。未來相關經費將投入廢棄漁具的清運、回收。

「智慧蚵棚」電子標籤 可望創造政府與蚵農雙贏

投入養蚵技術改良與「智慧蚵棚」研究的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張懿,長期與各縣市政府及蚵農合作。

張懿指出,目前仍難以落實全面管理蚵棚的原因,主要在於政府稽查人力不足,平均一至三位稽查人員需管理上萬蚵棚。

此外,少數蚵農為了規避政府管制,往往不實申報蚵棚數量。張懿舉例,有的蚵農登記30棚,實際卻放了50棚,「在收成完之後,他只拖回登記的30棚,剩下20棚就放流。」

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張懿。黃思敏攝
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張懿。黃思敏攝

張懿認為應同理政府稽查人力不足的困境,以及蚵農需求與政府規範間的衝突,並設找出對雙方都有利的解決方案。在訪談之下,他發現許多蚵農都曾因外來漁民的惡意破壞而流失蚵棚,「牡蠣都還在上面,他一定想要找回來。」

對此張懿與嘉義縣及台南市政府合作,投入數年時間研發智慧蚵棚管理技術,只要在蚵棚上裝設發報器,便能透過無人機及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掌控蚵棚的即時位置。張懿表示,這將減少全面巡查所需的人力;若蚵棚有遭破壞而飄離原本位置,蚵農也能收到警示並且尋回。

智慧蚵棚管理技術示意圖。圖片來源: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張懿簡報
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張懿團隊的「智慧蚵棚」管理技術示意圖。圖片擷取自簡報。

張懿表示,目前已有150多座蚵棚採用智慧蚵棚管理技術,試辦反應正面,蚵農的態度也從原本的反對到期待技術正式上線。

養蚵能兼顧環境永續? 蚵客松激發民眾創新構想

海湧工作室副執行長郭芙表示,她自己做田野調查發現,只要價錢合理、浮力足夠,多數蚵農都願意改用較環保的浮具。因此,她對於「蚵客松」當中的「拆卸式蚵棚」構想印象深刻,在風浪大時,就能透過類似積木的方式,靈活拼裝、拆解蚵棚。

郭芙表示,未來還會再持續舉辦蚵客松,並持續與蚵農交流合作、建立信任關係,讓養蚵產業能朝環保永續發展。目前,海湧工作室已與嘉義縣東石鄉養殖業者「白水湖蚵學家」合作,預計於蚵棚使用兼顧觀賞功能的玻璃浮球,發揮觀光價值,帶動在地產業發展。

學員提出可融入體驗經濟的概念,將浮具改良為浮台發展旅遊體驗活動,為養蚵產業創造更多價值。黃思敏攝
學員提出體驗經濟的概念,將浮具改良為浮台,發展旅遊體驗活動,為養蚵產業創造更多價值。黃思敏攝

學員提出「友善環境股份蚵棚」的構想,希望結合有理念的消費者認股支持友善蚵農,讓在在地養蚵產業能永續發展,支持青年留鄉,也回饋在地長照系統。黃思敏攝
學員提出「友善環境股份蚵棚」的構想,希望結合有理念的消費者認股支持友善蚵農,讓在在地養蚵產業能永續發展,支持青年留鄉,也回饋在地長照系統。黃思敏攝

註釋

[1] 蚵客松是「黑客松」的一種,黑客松(hackathon,程式設計馬拉松)是駭客(hack)與馬拉松(marathon)的複合詞,用來表示電腦程式設計師及軟體發展人員「馬拉松式的科技創作活動」,近年與聯合國多項永續發展議題結合,發展出不同主題,如美國國務院舉辦的「魚克松」、彰化的「農客松」、嘉義的「黑蚵松」等。

[2] 再生壓縮泡棉的主要成分是EVA,亦屬發泡塑料材質,但材質類似橡膠,不會有保麗龍粒化粉碎的情形。

作者

黃思敏

用容量小小的腦袋練習傾聽與放空,希望所有的溫柔與善良都能被好好地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