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的循環經濟:方興未艾的網路換物市集 | 環境資訊中心
減碳新生活

庶民的循環經濟:方興未艾的網路換物市集

2021年02月17日
共同企劃:低碳生活部落格、環境資訊中心;文:王迺卉(台達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寫手)
透過臉書社團,「斷捨離」與華人「愛物惜物」性格相遇之後,民眾自主搭起二手物件流通的橋樑。用最簡單以物易物的方式,將舊的物件傳遞到新主人手中,延長了產品使用的壽命。

筆者以棉花棒、玄米油、卸妝水等生活用品換回的包包。圖片來源:王迺卉

筆者在這兩三年跟上了斷捨離的風潮,陸續加入斷捨離的網路社團,希望能將家中用不到的物品一一鏟除,但東西沒丟幾樣,卻發現有推動「不要再買了,免費的幻物與換物」的社團,除了鼓勵減少購買,成員多以贈送或是換物的方式,代替直接「拋棄」。大大引起了筆者的興趣。

便利商店全球密集度第二 助攻台灣的換物風氣

或許是受惠於便利商店的密集度是全球第二名,目前筆者觀察到台灣的換物行為,大多使用便利商店交貨,約定換物的兩方會自行負擔運費,流通無礙,不受疫情的影響。

換物自始至終都只透過網路平台,或是無須碰面的C2C(Customer to Customer)電子商務模式。許多換物甚至會指定交換超商咖啡等商品,呈現便捷及快速的特性。    

在國外,透過網路販賣二手物品的風氣相當盛行,換物倒是較少看到。不過筆者發現英國 也有類似的換物平台,贈送的物品有許多大型傢俱,有需求的人只要設法搬運即可,不但幫忙原物件主人省去拋棄物品時須負擔的運費,以及廢棄物處理費用,透過物件的流動,也帶起了新的使用價值。


網路換物類似於電子商務形式中的C2C模式。圖表來源:王迺卉

斷捨離與惜物精神 延長產品使用壽命

各國在探討循環經濟時,都不約而同提及,培養新的購物習慣,讓民眾愛物惜物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延長產品的壽命,由業者自行回收產品雖是首要目標,著實也不容易。

但現今透過社交媒體的網路社團,「斷捨離」與華人「愛物惜物」性格相遇之後,民眾自主地搭起二手物件流通的橋樑。此外,筆者也發現,開始出現品牌專屬的二手衣物C2C平台 二手品牌腳踏車零配件等平台。以最簡單的以物易物或二手買賣,將舊的物件傳遞到新主人手中,延長了產品使用的壽命。

換物小貼士 交換不吃虧

在換物的過程中,雙方需在短時間內建立互信基礎。因此換物前務必詢問清楚物件的保存狀況、有無傷痕、功能是否正常等等,決定是否進行換物。寄送時也可在寄送點,拍下郵戳或交寄單等憑證,讓彼此有安心的感受。

因為網路平台多半靠版主或志工維護,因此無法處理換物者之間的糾紛。建議換物前多多觀察社團留言,保護自身權益還是要靠自己的判斷。


由左至右為線性經濟、回收經濟、循環經濟的差異。圖片來源:ZeroWasteScotland(CC BY NC-ND 3.0

線下換物也可以 免廢市集提供實體交流

也許是民眾環保思維日益萌發,有許多免費、再生利用的經濟行為產生。如果對網路上較為快速的換物經濟充滿不確定感,或是更喜愛人際互動,也可以試試免廢市集。只要留意免廢市集貼文,就可以帶著用不到的物品,在約定的地點「免費」進行物品交換,透過真實的互動彼此交流。

若希望能將物品換回現金,也可考慮各類二手市集,例如:天母二手市集 、川堂二手市集 、永春市場二手市集 、公館二手市集 ,大多只要支付百元攤位金,就可將用不到的物品自由出售。


台北有多處二手市集供民眾挖寶。圖片來源:Eric‧鈞(CC BY-NC 2.0)

換物與生活基本需求的反思

筆者在網路換物社團內研究了一兩個月後,發現換物以衣物、包、鞋最多,再來是各類清潔、保養、化妝用品或是各類型電器用品,也曾看過名牌二手車出現。其中也不乏全新物品、或是親友贈送卻不合用的物品。

而許多人想換回的,多半是衛生紙、沐浴乳這類生活必需品。而能輕易換出的,通常是品質好又耐用的物品。

為了想要嘗試換物,筆者也打開儲物櫃,檢查之下發現,過去購買以量制價、看起來便宜不買可惜的物品,許多都閒置而過期,不禁感嘆更下定決心:該立馬改掉消費習慣,並讓家中物品再次循環流動。

作者

王迺卉

 

王迺卉,生長於台灣的母親、妻子、女兒、姊姊。Bard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olicy氣候變遷政策組碩士、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現為博士候選人。夢想著自然再度佔領都市,持續關注都市永續、都市食物森林、氣候變遷調適、永續飲食以及孩童教育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