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整理】經濟部停電檢討報告:夜尖峰電力挑戰大,將調高2025儲能目標達1GW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重點整理】經濟部停電檢討報告:夜尖峰電力挑戰大,將調高2025儲能目標達1GW

2021年09月16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今(2021)年5月13日、17日兩度發生大停電,影響全台約562萬戶,引起社會譁然。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皆出面道歉,要求經濟部與台電提出完整檢討報告。台電賠償約5.8億元予停電用戶,董事長楊偉甫、總經理鍾炳利各被記大過一支。

經濟部在11日公布「513及517停電事故檢討報告」,除分析事故原因,也提到隨太陽光電發展,尖峰用電由日間轉移至夜間,要求台電的儲能設施到2025年需達1GW,提高電力調度能力等。報告另指出,我國目前電價缺乏節電誘因,需合理調整。


今年513、517停電造成民眾生活不便,影響全台約562萬戶。本報資料照。鄒敏惠攝

513大停電肇因人員誤操作 四防呆機制失靈 中興電工難辭其咎

經濟部檢討報告指出,513停電是台電綜合研究所人員誤操作高雄路北超高壓變電所的隔離開關所致。其實隔離開關有四道防呆機制,分別是氣閥開關「關閉」、直流電源「OPEN」、控制面板「貼有」禁止操作警示膠帶,及操作時「有監護人員」,防止工作人員誤操作,卻全數失效。

(路北ES)專家學者設備現勘

5月14日經濟部邀請學者專家前往興達電廠調查事故原因。圖片來源:經濟部檢討報告

經查中興電工公司當時執行路北變電所的更新工程測試所需,5月9日曾將氣閥開關解除管制,但中興電工表示,測試後有將氣閥開關及直流電源恢復為管制狀態。但5月13日台電人員誤操作事故當下,卻為解除管制狀態,「至於被誰解除尚待釐清。」

另兩道防呆裝置,「控制面板的禁止膠帶」也因更換面板而消失,且台電綜研所人員在「無人監護」下單獨操作,至此四道防呆裝置全數失靈。綜研所人員於下午2時36分誤操作隔離開關,導致興達電廠機組兩度跳脫,引發全台長達5小時的分區停電。

專家指出,防呆管制全部失靈,顯示工作協調未完全遵照標準作業程序,台電南區施工處、測試單位綜研所、運轉單位高屏供電區營運處及承攬商中興電工公司之間,均難辭其咎。

防呆機制說明

路北變電所的隔離開關理應有四道防呆管制,卻在513停電時全數失靈。圖片來源:經濟部檢討報告

針對513停電,專家要求台電,應加強落實電力設施作業程序管制,並對關鍵作業進行錄影或即時監看。另由於變電所事故造成興達電廠的冷卻等設備跳脫,才導致發電機組跳機,「台電應全面考量調整輔機設備的安全保護設計,設置不斷電系統等。」

此外,報告還指出,513事故若水情良好,雖無法瞬間彌補機組跳脫的缺口,但可以加速復電時間及減少停電戶數。台電總經理鍾炳利也曾說,若可供調度的發電機組更有餘裕,能縮短停電的時間。

513事故電網頻率變化,低於59.5hz即會引發低頻卸載。

513事故的電網頻率變化,低於59.5Hz即會引發低頻卸載。圖片來源:經濟部停電事故檢討報告

 

517停電  用電飆高超乎預期  「若水情稍佳,應可避免」

經濟部檢討報告指出,517分區停電是因供電能力不足所致,不足是因用電量飆高、太陽光電發電量較預測減發約47萬瓩,水情不佳也使得水力發電受限。其餘發電廠、民營電廠及汽電共生發電量等,整體發電能力合計短少約166萬瓩。

需求方面,台電原預測,5月中旬尖峰用電為3500萬瓩,較去年同期增3.6%,但因防疫在家、天氣炎熱,住宅等低壓用戶,較去(2020)年增加約327萬瓩;高壓與特高壓的工業用戶則分別增加約71萬瓩,是產業景氣熱絡所致。5月17日的尖峰用電達3744萬瓩,較去年同期大增10.8%(365萬瓩),遠高過預測約250萬瓩。

五樂用電大幅增加,超乎台電預期

今5月份用電量飆高,較去年同期大增10.8%,住宅用電尤其明顯。圖片來源:經濟部停電事故檢討報告

用電量超出預期、發電量低於預期,已使得517當天台電的供電吃緊。更糟糕的是,興達電廠一號機燃燒器管理系統在下午12時53分突然故障,導致機組跳脫減少約50萬瓩。

在興達電廠1號機中午故障後,日月潭的10部抽蓄機組立即全數發電,卻適逢缺水枯旱,抽蓄機組放水發電須將水留在下池,「下池達滿水位後就須立即停止發電,避免壩頂溢流、流失珍貴水資源」, 兩座抽蓄電廠分別於晚間7時9分、7時47分達滿水位停止放水發電,但夜間用電仍未降低,台電才緊急於晚間8時實施分區停電。

517停電事故機組調度狀況

報告指出,「若水情稍佳,可讓大觀二廠及明潭電廠下池溢流放水,再持續發電2小時,應可避免517停電事故之發生。」若當日供電機組皆如預期,也應可彌補興達電廠一號機跳機影響的50萬瓩。

事實上,經濟部檢討報告認為,興達電廠1號機於下午12時53分故障後,「台電僅以1.5小時即排除障礙,並於下午2時29分點火,已屬優異表現」,惟因燃煤機組升載速度較慢,至18日凌晨12點10分才恢復滿載。

針對513停電,專家建議台電,除了避免機組故障,更應加強需求面的管理,「若能實施具緊急抑低用電的需量反應措施,有助平衡電力供需,長期並可延緩新增機組。」台電也將推動「保險型需量反應」,與備有發電機或能快速調整用電的用戶簽訂「緊急型需量反應契約」,平時提供固定電費扣減回饋,在系統緊急需要時,配合台電啟動發電機抑低負載。

明潭發電廠

517停電前,日月潭的抽蓄電廠緊急救援,卻因下池達滿水位而停止發電。本報資料照,孫文臨攝

兩次大停電難以挽救的關鍵:夜尖峰電力調度因應不及

綜合兩起事故原因,經濟部檢討報告要求台電有五大改善面向,防範意外事故「設備操作維護管理」、確保供電能力「年度大修排程」、預防停電「夜尖峰電力調度」與「緊急應變能力」, 以及發生事故後的「電力系統韌性」等。

針對今年停電,受到枯旱、炎熱等極端氣候,以及景氣熱絡、防疫需求等影響,導致台電電力調度不及,要求台電應調整年度大修排程,於5月中旬前盡可能恢復完整供電能力。

特別是我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白天的光電發電大增,已讓用電尖峰逐漸轉移至傍晚、夜間,兩度大停電都發生入夜後光電無法出力的狀況,即便能源局早已預見2024年夜尖峰問題仍因應不及。報告建議,夜晚尖峰用電需仰賴火力發電,或者建置大量儲能設施。

由於太陽光電增加,夜晚尖鋒用電挑戰台電調度能力

太陽光電逐漸增加增加,使得尖峰用電由日間轉移至夜晚,挑戰台電調度能力。圖片來源:經濟部停電事故檢討報告

報告指出,「充裕發電機組及儲能設施,是未來再生能源大量併網後的重要電力調度工具。」大潭、興達及台中電廠等新增燃氣機組,務必如期完成「台電原規劃2025年建置590MW電池儲能系統,上調為1000MW。」並檢討加速「光明抽蓄電廠」建置時程,以提高夜尖峰的備轉容量。

報告也強調,電力需求管理的重要性,「台灣目前電價與國際相比,提供節約能源的價格誘因不足,隨著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及需量反應比例逐漸增加,我國電價機制亦需調整。」

報告的結語則提到,核電廠延役有技術性困難,無法納入供電選項。國內三座核電廠,核一廠已屆齡除役,另兩座也將於2025年陸續屆齡除役,不僅依法無法展延、用過核廢料無處可去,地方政府也反對延役。


大停電導致部分路段的交通號誌停擺,台電將建議縣市政府安裝不斷電裝置。本報資料照。黃思敏攝

此外,報告也提到,要台電檢討分區停電的制度,將每年分組輪流改為每次分組輪流,將疫情指揮中心等重要民生設施納入不會限電的H組,避免影響運作;另台電也函文各縣市政府,建議交通號誌將加裝不斷電系統,也會擇期與中華民國電梯協會辦理座談,交流昇降機自備緊急電源等機制,降低停電造成的不便。

作者

孫文臨

又名小鹿,經常把筆搬來搬去,喜歡潛水、爬山、旅行、音樂、文學、電影、煮咖哩、吃甜點...族繁不及備載。身而為人有點抱歉,也以鹿刻Luke為名寫字,努力辨識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