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青農辦「秋收稻穗慶豐年」 推廣食農教育、力拚轉型精緻農業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永康青農辦「秋收稻穗慶豐年」 推廣食農教育、力拚轉型精緻農業

2021年10月13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 台南報導

雙十連假期間,在台南永康的烈日下,一群穿著鮮豔衣服的稻草人並列佇立在農田中。原來,現場正在進行「秋收稻穗慶豐年」趣味割稻體驗。地方青農以農事重要的「秋收」為核心,規劃一系列親子食農教育活動,今年首次將體驗活動與二十四節氣完整串連,讓民眾完整體驗農產物一整年的循環。

而今年大旱大水重擊農業,農場主人陳敬中更藉此活動傳達出氣候變遷影響農業的擔憂,並立下朝精緻化農業轉型的目標。


親子協力佈置創意稻草人。廖禹婷攝

環境關懷2°C空拍帶出氣候變遷議題 縮短知識與行為的距離 

「秋收稻穗慶豐年」是由阿中生態農場規劃發想,並在永康農會的輔導之下,入選「2021青農領航十大食農體驗經典路線」。

阿中生態農場創辦人陳敬中表示,最初因為農場裡的作物銷不完而開放民眾親自到農場進行趣味採收,但他認為,純粹採收的過程僅是一種「採果樂」,因此開始將食農知識分享給來體驗的大眾,並逐步發展成現在的食農教育課程。

現場除了親手製作創意稻草人,也實際體驗割稻與使用傳統脫粒機。讓大人帶著孩子暫時遠離喧囂與緊湊的日常,一同走入農田親近大自然,同時更結合環境關懷,寫下給孩子們的生存密碼。

氣候異常 暖化知識也成食農教育一環

近年來氣候異常加劇,陳敬中表示,農夫作為第一線生產者,對於氣候變遷的感受最為深刻。以今年為例,6月前台灣面臨大旱缺水危機,多縣市也紛紛採取限水措施,但到8月初的連續西南氣流,使台灣在短時間內從旱災變水災。也因此,農場近年來積極尋求轉型,希望讓產業朝向「精緻化」發展。

主辦單位因此在體驗活動中加入「環境關懷2度C空拍」的橋段,試圖將氣候素養傳遞給現場民眾。陳敬中表示,希望能在活動中拋磚引玉、釋出氣候變遷的訊息。「知識到行為這中間其實距離很長,端看體驗的人對環境破壞危機的認識,他才會在實際生活中實行綠色行動。」

他也提到,目前「食農教育」已佔農場營運一半的比例,農場內的食農基地還有規劃更深入的長期環境行動課程供大眾選擇,希望能持續將環境危機的訊息傳達給客戶及消費者。


主辦單位希望透過「環境關懷2°C空拍」拋出氣候變遷議題,讓民眾意識到環境危機。圖片來源:阿中生態農場提供

產地直送餐桌 在地食材割稻飯推廣「地產地銷」

永康區農會農事輔導員曾千千表示,永康的農業屬於都市型農業,農會輔導方向以精緻農業為主,並非採取傳統的「拚產量」模式。同時,也會儘量鼓勵農友做到有機和對環境友善的永續農業,並依據每位農友特性作適當輔導。

活動現場也設攤販售在地農產品,阿中生態農場共同創辦人曾彥蓉表示,希望用「在地青農群聚共好」的方式銷售地方農產品。永康在地青農陳憲弘指出,台灣農業腹地不大,因此最終都會朝精緻農業發展,對在地青農而言更希望能找出別於一般市售產品的特色,進而讓更多人知道在地種植的農產品。同時也藉由推廣食農教育,讓台灣更多人知道「產地直送餐桌」的概念。

曾彥蓉也提到,為了推廣與鼓勵「地產地銷」的概念,活動原設計讓大眾在活動結束後以打菜方式享用「割稻飯」,因疫情改為烘焙坊與社區媽媽親手製作的「輕食割稻飯」,提供麥香貝果、米漢堡與沙拉,完全採用台南在地生產的農產品作為食材,同時也希望能縮短食物里程並減少能源耗費與碳足跡。


除了體驗活動外,也結合了趣味農業小學堂,傳授食農知識。廖禹婷攝

引導親子親近土地 扎根食農基礎教育

「秋收稻穗慶豐年」配合二十四節氣規劃,並以親子體驗為主軸,年初時也曾舉辦插秧抓泥鰍體驗活動,希望讓參與民眾完整體驗農產物一整年的循環。

曾千千也透露,今年是首次將體驗活動與節氣完整串連,後續預計會持續與在地農友合作,推出其他作物的體驗遊程,「希望小朋友對於童年的印象,不要忘記掉田園、農村這個部分。」

帶領學員前來參與活動的漢家幼兒園表示,為了在基礎教育將食農知識扎根,校方已引進相關課程多年,過去在校園裡帶領孩子進行蔬菜的播種、照顧與觀察,今年則首次踏出校園、實際進入農田裡親自參與割稻,希望在過程中引導孩子愛惜糧食、懂得惜福。


現場提供傳統脫粒機供民眾體驗稻米收割過程。廖禹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