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安環境】全球水泥製造商10年將減排1/4、升溫低於1.5°C 5億人仍註定泡在海裡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午安環境】全球水泥製造商10年將減排1/4、升溫低於1.5°C 5億人仍註定泡在海裡

2021年10月12日
編輯室

10月12日

新創團隊推AI軟體方案 協助太陽能案場監控

台灣新創團隊慧景科技深耕能源市場,日前將人工智慧(AI)軟體方案導入新加坡商於彰化的地面型太陽能案場,透過AI主動監控發電是否異常,協助提升維運效率。慧景科技共同創辦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徐宏民指出,將人工智慧應用在光電領域上,增進管理效率與自動化是全球科技趨勢,台灣這幾年正高速發展綠能,勢必要納入前瞻技術,政策才有機會落地促成能源轉型。(中央社報導

玉山連3起路殺 動保人士建議配合動物繁衍作息管制山林

玉山10月8日到9日兩天,塔塔加園區出現3起路殺事件,包括山羌、帝雉等珍貴物種。COVID-19全球都有管制進入山林的措施,也意外發現與路殺數據有正相關,動保人士建議,未來每年可配合動物繁衍作息,管制山林一個月,減少路殺、也讓動物藉此繁衍。(公視新聞網報導

颱風天綠蠵龜遭網具纏困擱淺 金門岸巡成功救援

颱風圓規來襲,金門岸際發現一隻遭廢棄漁網纏繞的綠蠵龜。經岸巡人員通報並會同金門水試所和野保協會人員救援,測得此綠蠵龜身形長約42公分、寬約43公分,無明顯外傷,已帶回檢查照顧。(中央社報導

台東環境友善工程追蹤調查 野溪救出2隻遭獸鋏食蟹獴

水保局台東分局執行環境友善工程追蹤調查時,在南迴野溪發現2隻二級保育類食蟹獴慘遭捕獸鋏困住,農業處人員立刻派車將這2隻落難的食蟹獴送往屏科大急救,接力救援。水保局台東分局表示,希望治理工程能營造與野生動物友善共存環境。(聯合報報導

候鳥過境季到 東方澤鵟現身茄萣濕地

繼上個月紫鷺、池鷺及彩䴉等候鳥在茄萣濕地現蹤,過境鳥東方澤鵟也在9日報到,吸引不少鳥友趁國慶連假前往拍攝,高雄工務局提醒民眾追鳥時應保持適當距離。(中央社報導

非法入侵野柳地質公園海釣 管理單位祭鐵腕掃蕩

萬里野柳地質公園三年前為了加強生態保護,成立海岸保護區,嚴禁垂釣漁撈行為,不過豐富的生態資源卻也吸引海釣客入夜冒險非法入侵海釣,為了徹地掃蕩強行入侵釣客,野柳地質公園除了加裝蛇籠與紅外線感知器,也會同員警以及海巡人員入夜後進行取締,祭出鐵腕要來杜絕非法入侵海釣的行為再度發生。(聯合報報導

桃園砂石廠長期超量使用土地 地政局:今年近1.9公頃

桃園市龜山區東萬壽路承恩企業的砂石廠,今凌晨發生土石坍塌,56歲戴姓小黃運將慘遭活埋喪命,更爆出該砂石廠是長期超量使用土地的「慣犯」,被開罰數十次仍不知悔改。桃園市政府地政局對此證實,該廠今年因超量使用近1.9公頃土地,被開罰24萬元,並命其限期內改善,如今期限將屆,業者仍未提出申請。(自由時報報導

台南百年水塘連假車隊大量偷倒廢土石 民眾投訴今稽查

台南百年水塘連假車隊大量偷倒廢土石,民眾投訴表示,國慶連假期間台南市歸仁區車水馬龍的成功、凱旋路口一處百年大水塘,遭人傾倒大量磚塊、混凝土、建築廢棄物,但舉發後,廢棄物還是繼續倒、他到現場去拍照還立即有人開車出來追逐。「連續5天砂石車成群結隊出入、有如國慶閱兵分列式」,當地是交通要道、業者明目張膽目無法紀,政府卻絲毫沒有作為。(聯合報報導

氣候變遷因應法受關切 蘇揆:盡量在下會期提出

對於立委關切「2050淨零碳排」與《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進度,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2)日表示,我們已經比世界趨勢慢了,「一定要快」;至於是否送出草案?他說這會期比較趕,會盡量在下會期提出。(經濟日報報導


世界工廠皆陷電荒 印度電廠煤存量逾半僅2天

CNBC報導,不只是中國,印度現在也瀕臨電荒危機。印度政府數據顯示,截至6日,印度135座燃煤電廠中有80%煤炭供應量不足8天,超過半數煤炭庫存量僅有2天,甚至更少,相較之下,過去4年平均庫存量約18天。印度評級公司CRISIL研究部門主管甘地(Hetal Gandhi)說,12月時庫存量可能上升至8到10天,但顯然到明年3月都不會回升接近18天,未來半年有必要密切關注。(自由財經報導

全球水泥製造商允諾:10年內減碳排放1/4

水泥製造業約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8%,減少水泥生產的碳排放很困難,因為用於製造水泥和混凝土的化學過程會釋放二氧化碳。全球40家最大生產商和中國以外約80%的行業參加全球水泥和混凝土協會 (GCCA)會議, 今日承諾在10年內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1/4,預期到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此舉將對月底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Cop26)產生重大影響。(自由財經報導

機器學習分析近70年文獻 揭全球85%人口受氣候變遷影響

最新刊於《自然氣候變遷》的研究指,氣候變遷的影響可能已經影響到全球85%人口。團隊是以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梳理了1951~2018年間發表的大量研究,發現超過10萬份報告記錄了氣候變化對地球系統影響的證據。(立場新聞報導

世衞特別報告:全球每年700萬人因空氣污染死 籲能源交通行業轉型

在月底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6)舉行前,世衛周一發表COP26氣候變遷與健康特別報告,指化石燃料正殘害人類,產生的空氣污染每年令700萬人死亡,同時空氣污染加速氣候變化,呼籲各國政府加強氣候行動拯救生命。(立場新聞報導

英國14年後全靠自家再生能源,專家斥言只會更缺電

11月世界氣候大會前,世界各國爭相公布減排決心。最近受電價暴漲之苦的英國也宣布到2035年所有電力必須來自清潔能源,認為本土產生的清潔能源可減少依賴進口天然氣,但專家認為,完全仰賴清潔能源只是紙上談兵,未來英國只會更缺電。(科技新報報導

研究:全球升溫低於1.5°C 5億人仍註定泡在海水裡

研究人員今天警告,就算人類克服難關,把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比工業革命前的水平高出1.5°C以內,未來幾個世紀海平面還是會繼續上升,淹沒5億人居住的城市。此外,根據研究人員在學術期刊「環境研究通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的說法,如果氣溫升幅比上述標準再多個0.5°C,就會再多2億都市居民時常泡在海水裡,且更容易受到毀滅性暴潮侵害。(中央社報導

原物料需求三利多助攻,ESG新興債迎長多行情

隨著ESG與環保的議事日趨強烈,歐盟的碳價已超過每公噸60歐元,創歷史新高,金屬銅做為太陽能、離岸風電、電動車的關鍵原物料,長期需求量驚人,拉丁美洲是世界上最大的銅生產地,相關企業發行的債券搶手,而新興市場整體企業債及類主權債的信用利差約當於美國同信用評等的利差2倍,ESG新興債在原物料需求旺盛、利差誘人及環保意識抬頭三大利多加持,迎來長多行情。(財經新報報導

習近平:中國首度設立國家公園、出資成立昆明多樣性基金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以視訊方式參加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他宣布,中國將首度設立國家公園,其中,三江源、大貓熊、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5處列為第一批國家公園,並建設北京、廣州國家植物園。

習近平也宣布,將率先出資人民幣15億元(約新台幣64.5億元)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中央社聯合報報導)

山西洪災擴大 15死3失蹤經濟損失219億

華北連日大雨,以往少雨的山西省成為重災區。根據通報,10月2至7日,山西全省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秋汛。山西省政府今天表示,這波洪災目前已造成全省15人死亡、3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達人民幣50.29億元(新台幣約219億元)。(中央社報導

中國放寬收購電價規範 促民間電廠多發電

中國近日多地限電,除煤炭不足外,官方向民間電廠收購電力價格不變也影響發電意願。中國國家發改委今天宣布,將著手推動燃煤發電收購價格市場化改革,增加民間電廠發電誘因。(中央社報導

推「淨零發電」 港環境局長黃錦星:減碳有價 料電費上漲

港府《施政報告》上周出爐,提出要在2050年前「淨零發電」,即碳淨排放達至零,政府料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在發電燃料組合中的比率至15%。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到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解畫,多名議員關注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後,電費上漲問題。黃明言「減碳係有價」,但期望可以平緩過渡電費上漲壓力,並指出可善用科技等,以節能方式減低整體電費。(香港01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