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民木建築還是奢華木浴缸 台日木材命運天壤之別 | 環境資訊中心
林里之間

常民木建築還是奢華木浴缸 台日木材命運天壤之別

2022年01月06日
文:劉建志
同樣的木材製材,從日本到台灣價格直接跳升五倍,但是日本一般大眾的薪水是台灣的兩倍之多,問題出在哪裡?
京都毘沙門堂-木結構
日本京都毘沙門堂的木結構。攝影:劉建志

在日本從事林業之初,我第一次接觸的木材就是日本檜木。當地售價之便宜,與高於全國平均值的品質,讓我投入木材市場及跨國貿易的學習領域,希望將高知縣盛產的木材銷售到台灣,讓台灣人也能使用到物美價廉的木材,甚至蓋出自己的木造建築,而我也是從那時開始,才逐漸了解木材利用在台灣的怪象。

木材是用來蓋房子,台灣人卻當作做一次性灌漿模板

2021年1月,一個下雪的清晨,我搭三小時的火車前往高知縣最大的林業公司丸和林業,與對方四國總負責人及諮商董事會談。期間對方表示,他們三年前曾銷售原木至台灣,但現在已經不這麼做了。我詢問終止出售至台灣的原因,是價格、品質或是供貨等問題嗎?

對方回答:「台灣木材商將可以蓋成建築物的高品質原木,切割加工成水泥建築使用的灌漿模板,這是我們沒辦法接受的,於是就中止銷售給台灣。」

佐竹木材負責人指出木材是拿來建造房子結構用
佐竹木材負責人指出,木材是拿來建造房子結構用的。攝影:劉建志

我驚訝到無法回應,也了解日本林業公司不只為了營運收入,而是同樣關心他們產品的最終用途。

我看到日本林業人在乎木材的使用方式,但在台灣則是另一種型態。

木材利用旨在蓋水泥建築的矛盾

在日本,木材最大宗的利用途徑是可居住百年、甚至千年矗立的建築。而同樣一批木材運到台灣後,瞬間變成模板,成為使用幾次後即棄置的「耗材」。台灣木材廠的朋友曾告訴我,工廠木材成品的出貨,一半以上都是灌漿用模板。這剛好與丸和林業負責人的描述如出一轍。

柱牆模板工程。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工務局
柱牆模板工程。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工務局

木建築的木材能將二氧化碳牢牢抓附在建築物之中,即使建造過程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少於鋼筋水泥建築的40%以上,這就是為什麼2020東京奧運日本政府主力推動木構造大型建築,並將環境永續及減碳木建築納入公共建築的原因。

以98%木材為進口計算,扣除紙漿原料的部分,在台灣極大部分的進口木材只能轉為拋棄式產品。當林務局提出2027年國產材使用率提升到5%的同時,卻很少有資訊告訴我們,該如何增加建築用木材的利用百分比?

台灣沒有專責單位推動木建築,僅靠少部分建築師及建築研究所倡議,但當政府發包大型工程,木建築提案往往遭到否決。

梼原町市役所
以高知縣梼原町當地盛產的檜木建造的公共建築,圖為梼原町市役所。攝影:劉建志

以梼原町當地盛產的檜木所建設的公共建築,
以高知縣梼原町當地盛產的檜木建造的公共建築,圖為梼原町市役所。攝影:劉建志

以假亂真的台灣木材市場

原生林非永續家具

不只木材大量仰賴進口,原木家具大多也如此,如柚木家具就是從印尼砍伐原生林,在當地加工後運至台灣銷售。而為了生產單一大片的家具,勢必需要大尺寸的原木,在全球亟欲推動永續林業之下,台灣原木家具市場仍反其道而行,大部分的原材料仍是來自砍伐後沒辦法挽回的原生林。

次級品代替高級品的直播拍賣話術

近幾年興起網路直播拍賣熱潮,台灣木材市場也不例外。

在賣家與買家的資訊落差之下,賣家為了產生話題,以吸睛的話術及模特兒展示銷售為獲利手段。某些木材販售直播頻道就有將次級的日本檜木當成高級品販賣的案例,消費者購買後發現產品使用與想像有落差,就會產生木材的負面印象,而興盛的投機銷售更加深了這種不良影響。雖然短時間內特定廠商能賺取巨大獲利,卻造成總體木材消費市場的錯誤認知,如抬升原生林保護樹種的價值,使上游濫墾需求增加;或是價格錯亂,導致消費者無法以合理的價格買到相當品質的產品。

有錯誤需求才有山老鼠的猖獗

在日本,木材資訊公開且比價透明,消費者可以真正了解不同品質的木材及切割方式,哪些木材適合建築物的不同位置。而在台灣,一般消費者接觸木材的機會只剩下室內裝潢及高單價的手工藝品、佛像等,不但沒辦法建立完整的適材適用知識,也會影響消費判斷。這些自我膨脹的消費者——替家裡增添美麗的佛像、裝飾、手工藝,或彰顯自身經濟實力,或誇耀品味獨到與眾不同——加上賣家灌迷湯的銷售技巧,使得特殊的、限量供應的原木需求持續熱絡,便直接導致山老鼠的猖獗。

為了取得原生林禁伐樹種的雕刻創作料、木方塊、瘤狀結構等,許多樹木鋸一塊、缺一塊,原本持續生長的樹木就此死亡。但是如果物盡其用,這棵樹木至少可以建成某些大型建築的建材,如高知縣的魚梁瀨杉,雖已是法定的禁伐樹種,日本政府仍會適當清除腐朽的大樹,將其完整供應到消費市場,廠商在法律管制之下販賣。

而台灣在完全禁伐,又有獨特的消費需求之下,盜伐就是唯一的供貨出路。

所謂越稀少越有價值,民眾對木材產品的錯誤認知,加上供需關係存在,少部分廠商可以從林務局拍賣中低價標售盜伐木材、翻倍賣出,供民眾購買放在家中,顯示自己的品味及獨特。台灣的木文化如不適度扭轉,只關注如何加強防止山老鼠盜伐,同樣的問題將層出不窮。

高昂手工製品創造出台灣價值 卻降低一般消費者親近木材的機會

前陣子林務局選拔六件國產材工藝品參加2022年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其中一件相思木浴缸就供不應求,外銷賣價達300萬元,媒體爭相介紹「台灣相思樹變身高檔浴缸」、「木頭也能做浴缸」。

相思木浴缸。取自業者臉書粉專。
國產材相思木浴缸。圖片來源:取自業者臉書粉專

這座浴缸換算下來大概是1200萬日幣,對比「Low Cost」(ローコスト)住宅,整棟全新蓋好只約800萬日幣,就算是東京圈的新房子,1500萬日幣至3000萬日幣的木建築也很稀鬆平常,但這些資金在台灣只能買幾座浴缸。

當然有能力購買的買家僅是少數,大部分人還是寧願以可支付的價格,購買全新的木建築居住,但在台灣,消費者連這樣的機會都完全沒有。一旦少量、精緻、高單價的木材成為宣傳主力,可大量利用木材、增加林業整體供需的建築產業被完全拋棄,民眾就無法進一步了解國產材,如可加工利用成木建築的柳杉人工林。柳杉原本的種植目的就是供應木建築的利用,在沒有需求的情況下,林地放任生長,沒有經過疏伐及整理,木材價值隨著林相破壞而降低。

相對地,硬質的相思樹在砍伐或加工階段會有相當大的刀具磨損,這也是其木產品價格高昂的原因。

林業發達國家如日本,其林業及木材產業的職人們,了解木材適材適用的重要性,對應樹木種類做出適當的加工品,並以生產出消費者能接受的價格而努力。台灣目前推動特殊林產品及文創木商品,雖然可以創造話題及知名度,卻難以造福大眾,若能正視國內木材利用的窘況,朝向木建築的社會邁進,方可使國產材及林業與世界接軌,邁向真正的國際化。

有木節的檜木在台灣不受歡迎,但在日本受建築師喜愛
有木節的檜木在台灣不受歡迎,但在日本卻受建築師喜愛。攝影:劉建志

困難重重 認識木材還要有被騙的打算

如果你想要在日本DIY家具、蓋小屋、搭棚子,只要到製材廠或是當地的「Home Center」就能選購,價格和品質公開透明,清楚的尺寸標示更是一大優點。日本以公釐或寸為準,台灣卻有木材特有的計算單位「才」,在新手不了解的情況下,一到製材廠問料就有被坑的風險。

「才」是日本帶來台灣的尺寸單位,當我到四萬十市的製材場拜訪時,對方卻說那單位早已在父執輩就停止使用。台灣木材產業緊緊把持一般消費者不易親近的度量衡單位,還得意於你不懂這些木材就是要被坑、被騙個幾次,台灣話叫做「付學費」、叫做「入坑」,入坑之後才能開始了解木材,這在日本根本是不可思議的場景。

公開、透明、互信友善的銷售,才能逐步提升台灣人對木材產品的正確認知。

怪罪前人對山林的破壞 止步於替未來思考改變

台灣目前的林業氛圍,不論官方、民間或媒體都不斷重申,日據時期或國民政府大量砍伐原生林導致山林環境崩壞,而後種植的人工林也使生物多樣性消失,卻沒有積極正視我們這一代該如何做出行動,例如將人工林疏伐、創造出長伐期針闊葉混合林,進而帶動林業就業人口及下游產業的整體改善。

同樣地,日本戰後為了重建國土,幾乎將原生林砍伐殆盡,而後單一種植的日本柳杉導致花粉症等許多問題,但日本林業的整體政策皆在努力扭轉這樣的情勢,例如減少柳杉的面積,增加其他不會造成過敏原的針葉樹;為應對單一林向的生態影響,將人工林改造成針闊葉混合林;小徑木沒辦法切割成優良製材,就努力研發使其成為集成材、CLT、合板或是生質燃料……並不會因為前人留下生長不佳的人工林,或美軍的燒夷彈將全國上下木建築付之一炬的歷史,就罔顧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台灣林業的最大問題並不是產量要提升多大,而是讓全民建立起正確的木材使用價值觀。可惜的是,政府效能不彰,日本林野廳專注林業跟木材利用,台灣林務局卻要兼顧保育及研究調查。這樣的權責分配,導致台灣林業實務的推動困難。

作者

劉建志

來自嘉義民雄,畢業於中央大學主修太空物理。因為空氣污染問題開始從事環境相關的活動,也曾在廣東及無錫的NIKE及APPLE工廠待了兩年,只為了了解搖籃到搖籃的真實性。目前與妻子及女兒居住在日本高知縣西南區域,從事林業及里山工作。主要目標是推動台灣的林業蛻變,也希望台灣可以有藍天、有大口呼吸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