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谷的自動相機具有2吋的小螢幕,每次從山上取下相機清潔前,大致瀏覽最近拍到哪些動物是一大樂趣。反射紅外線的明亮雙眼、圓筒狀的身軀、稍微長一點的四肢、細長的尾巴,影片中是牠第一次在自然谷被拍下的身影,從小螢幕上看起來就像是尋常的流浪貓(雖然這件事也不該是常態)。
隨著牠更靠近鏡頭,身體的細節更加明確:背上的黑色縱紋、尾巴上的黑色環、還有那對圓圓的耳朵,顯然不是自然谷曾發現過的生物,稍加思索,比對了腦海中曾瀏覽過的哺乳動物資訊,驚覺這是難得一見的麝香貓!麝香貓在台灣廣泛分佈但族群稀少,屬於珍貴稀有野生動物(Ⅱ級)之一,許多地方都有零星的觀測記錄,目前已知陽明山國家公園及北部部份自然保留區為數量較豐富的地區,自然谷的地形、植被狀況也符合相關資料中提到的棲地偏好。
麝香貓有幾個別稱,七節貍、七仔、九節貓等稱呼是以牠們尾巴上的數個黑色環為依據,那麼「筆貓」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毛筆是過去流行的書寫工具,採用許多種動物的毛髮作為沾上墨汁書畫的媒介,質地尖挺且富有彈性的麝香貓毛髮自然是良好素材之一,也因此有了筆貓這個別稱。
而「麝香貓」之名顯然與氣味有關,除了專指本文介紹的Viverricula indica,也是靈貓科許多物種的代稱。先前介紹白鼻心時也提到,靈貓科動物多有「香腺」,位於肛門和會陰之間,形狀像是兩瓣橘子並列(或像是植物的氣孔),是牠們用來將氣味擦在植物、岩石上標示領域的方法。這個分泌特殊氣味的構造,也被人們利用於香水製造。
正因為牠們具有質地良好的毛皮,再加上氣味腺體的延伸應用,使得世界各地的麝香貓面臨了一定程度的捕獵壓力。

提到這種動物,總有人聯想到「咖啡」。確實有一種風味特殊的咖啡生產過程與「麝香貓」相關,咖啡果實經過動物攝食、消化,在牠們體內和酵素發生複雜作用後排出咖啡豆糞便,經過處理成為了令人趨之若鶩的黑色飲品。
這裡所提到的麝香貓並不是本文中介紹的Viverricula indica,而是同科不同屬的椰子貓(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分布於斯里蘭卡、印尼、東南亞、中國南部。野生椰子貓的食物來源多元,咖啡豆也不是牠們的偏好,要取得「野生的」麝香貓咖啡豆並不容易。因此有咖啡生產者為了得到穩定的原物料,圈養椰子貓,並提供咖啡豆作為主食,圈養空間限制、食物單一造成營養不良,再加上高濃度咖啡因持續引起亢奮,人類過份追求食物的風味,形成另一種對於野生動物的迫害。

除了開發行為造成棲地流失與人類捕獵危害牠們生存,正式研究及目擊記錄都曾留下麝香貓與其他野生動物受到遊蕩犬貓攻擊而殞命的證據。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此處具有龐大的遊蕩犬族群,步道上常有餵食者擺放的飼料盆。
有許多人認為犬隻被餵食以後,就沒有攻擊其他動物的必要性。然而,許多攻擊事件的受害動物並沒有被啃食殆盡,經常是以受重傷的殘破身軀恰巧被人發現,奄奄一息者或許能獲救,剩下的是更多遺憾。因為吃飽喝足的遊蕩犬貓不需要為了下一餐煩惱,有了更多的體力、更少的風險,進行無關生理需求的攻擊活動。此類事件對於野生動物的危害不下於棲地破壞、人類捕獵,人類製造的問題終究得由人類解決。

中文名:麝香貓
別名:小靈貓、筆貓、七節貍、七仔、九節貓
科名:靈貓科
學名:Viverricula indica taivana (Schwarz, 1911)
分佈:分布於南亞、東南亞半島諸國、中國(南部、東部、中部)、台灣及婆羅洲、蘇門答臘、爪哇等東南亞島嶼上,台灣的麝香貓為十二亞種之一。
生態:棲息於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灌叢地、草地、鄰近開闊地的森林或溪谷),喜好潮濕、平坦的環境,濃密森林反而不受到青睞。主要以地面上的各種小型動物及植物果實、嫩葉為食,需要時也能爬樹採集。
特徵:
- 體長52~55cm,尾巴略長於體長的一半。
- 體重2~4kg。
- 頭部及軀幹細長,吻端突出,口型尖狹。
- 身體為黃褐色,密布黑褐色斑點。
- 頸部至前背部有小黑斑點,後背則有數條平行排列的黑褐色縱紋。
- 尾巴細長,有6~10個黑色環,末段必以淺色毛收尾。
※ 本文由自然谷團隊提供,原刊載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官網。
參考資料
- 香水成分有哪些?了解香水成分,使用起來更安心
- 麝香貓咖啡:全球最貴咖啡的黑暗悲歌
- 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圖鑑。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台灣哺乳動物:野外探險實用大圖鑑。祁偉廉。大樹文化。
- 朱有田(2013)。陽明山國家公園特殊稀有動物(麝香貓)生活史之研究。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
- 顏士清,翁綉茗,龔明祥,曾建閔,張世欣,蘇迎晨,林宗以,朱有田(2015)。陽明山國家公園麝香貓的分布、活動模式與潛在生存威脅。國家公園學報,25(2):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