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海岸林交流6-3】
日本人沿著彩虹般的海灣種植松樹林,400年來形成「虹之松原」國寶級景觀。花蓮人也有引以為傲的「月牙灣」。七星潭遼闊的海岸線,景觀宜人,不僅是花蓮縣民假日休憩的好去處,更吸引絡繹不絕的遊客遠從各地前來度假。只是,逢颱風季節或東北季風,強風暴雨灌頂直下,海岸顯得變化莫測,正是沿岸四座保安林發揮抵禦強風、隔絕砂石保全功能之際。
日治時期沿著七星潭植樹造林,如珍珠般串連的保安林,守護居民、農地以及道路安全。「保安林就像社區的保護者。」提到保安林的重要性,近年來與農委會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合作,經管2613保安林的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游煌明說的言簡意賅。
七星潭沿岸共有四號保安林,其中編號2613為飛砂防止保安林,2616、2617、2618等,為防風林。2613、2618保安林因靠近聚落,因此與七星潭、康樂社區,以社區林業計畫合作生態調查與巡守;另2618保安林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試辦經營管理委託。
初來乍到 擠入林投林間有保庇
一提到七星潭社區,立即聯想到海景第一排的民宿與豪華飯店,然而不到百年之前,這裡聚集了隨洋流南下捕魚、定居下來的宜蘭漁民。黑潮暖流從菲律賓上來,洋流線在七星潭交會,帶來許多洄游性魚類,又以鰹魚科、曼波魚居多;漁法多為定置漁業。鰹魚盛產時就發展加工,此處過去曾聚集數家柴魚工廠。
漁民來到此地,砍樹當圍籬,防風、禦寒,在林中建起簡易屋舍,依附著保安林生活。游煌明說,閩南的屋舍一般都是種植竹林當圍籬,但在海邊,整片防風林任人挑,不需特別種圍籬,即能享受天然屏障。林投是此地主要樹種,雖滿身是刺,顯得「刺牙牙」、難靠近,卻形成天然的圍籬防範野生動物,傳統聚落就把房子蓋在林投環繞的樹林之中。
只是,數十年間,林投林逐漸變成社區住宅,又因海岸景觀吸引投資,變身華麗的民宿飯店;現在社區完全看不到林投樹,只能從老舊的房子緬懷林投環繞的景象。
地方知識育林投 齊心協力讓林投長回原地
「林投樹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也是本地海岸林主要的樹種,形成獨特的海岸景觀。」游煌明說。林投除了土地利用型態改變而被剷除,現存的林投樹也因老化、更新速度緩慢,微微改變海岸林的景觀。為此,社區培育林投種苗,和林管處配合復育林投樹,將移除外來種後空出的土地,種回林投樹。
林投的種苗和居民一樣土生土長。原來社區志工與居民們到林投的原生棲地撿種子、培育種苗:「我們都笑說,這裡的鳳梨長在樹上,其實是林投樹;成熟的果實掉下來後,把果實裡的種子挑出來曬乾,然後種下去培出小苗。」游煌明解釋,這些作法是社區志工摸索出來的在地智慧。
去(2021)年和林管處合作照顧保安林,培育250棵種苗,今年目標500棵。社區居民將林投小苗裝在小盆子,不輸園藝市場熱門的多肉植物。雖然如此,這些小苗將全數種回原棲地。「種回原地深具意義,畢竟這樣的地景地貌和居民有情感連結。」
保安林生態講解已有兩位巡護人員,今年將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在特定時間加強巡護、即時回報垃圾和林相破壞。巡護人員也帶著當地國小進行淨灘活動,移除沙灘及海岸林內的海漂垃圾。他認為,低度利用保安林最好,例如解說導覽,務必要保留茂密的海岸林景觀。
保安林下「養蜂揭蜜」、「山海蜂情」 活絡社區生計
花蓮縣壽豐鄉鹽寮社區面海倚山,不僅具有豐富自然資源,還坐擁太平洋壯麗海景。隨著鹽寮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范光福走入2635保安林,一路綠樹成蔭,軍方移防留下來的建築,正好俯瞰花蓮溪壯闊的出海口,海岸山脈近在眼前。
保安林除了環境教育場域,能不能創造地方經濟收益?花蓮林區管理處以計畫補助做為回答。2018年,「保安林林下養蜂揭蜜計畫」陸續輔導幾個社區於保安林內種植原生蜜源植物,試驗性進行林下養蜂計畫。鹽寮社區即鎖定2635保安林,在開闊處種下白千層、黃槿、龍眼、楊梅。
這項計畫已經結束,但法令來不及鬆綁;2020年計畫結束後,評審委員要求社區帶走蜂箱,於是范光福將蜂箱移往社區中的私有林,以及他自己的養蜂場。保安林地則留著厚葉石斑、羅氏鹽膚木、冇骨消苗木小苗。
范光福是優等生,在政府計畫支持下,學會養蜂的技術,至今已能完全自理,並培育了六個小農。他們共同發展「山海蜂情」品牌,持續於2607保安林周邊養殖蜂,相關產品在購物台十分熱賣。
過去無法突破保安林養蜂的規定,去年底也有變化。經過跨部會協調,內政部完成「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定」修正,原適用私有林或國有林租地林農的「適地發展林下經濟」政策,如今在保安林也容許經營林下經濟。
社區就在保安林 來自花蓮的實證:有保育就有惠益
花蓮林管處長黃群策表示,保安林周遭社區在林內養蜂,持續利用保安林所帶來的森林惠益,發展具特色的社區綠色經濟,無形中也增加整理保安林環境的機會,進而維護保安林生態與自然資源、發展保安林環境教育課程。
海岸保安林多半與社區聚落緊密依存,保安林具備防風、飛砂防止、土砂捍止、風景等複合性功能,可有效減緩風災、潮害的侵襲,也具備海岸林植群保種的功能。「例如2605土砂捍止保安林,它位於秀姑巒溪出海口奚卜蘭島,同時為阿美族港口部落、靜浦部落傳統領域,劃設保安林、少了人為干擾,也孕育寬葉毛氈苔、圓葉挖耳草等珍稀食蟲植物。」
黃群策也提及,保安林經營管理,已經由威權時代的封閉、管制,轉化為共同參與、公私協力的思考:「保安林不再只是國家的保安林,更是社區的保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