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開發首例浮動式風場 苗栗「海碩」環評初審過關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區塊開發首例浮動式風場 苗栗「海碩」環評初審過關

2022年07月11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報導

由多家本土業者共同規劃的「苗栗二」(海碩)離岸風場,採用不須打樁的「浮動式基礎」,可減少水下噪音衝擊海域生態,上週五(8)環評初審建議通過,成為區塊開發通過初審的案件中,第一座採用浮動式風機的風場。

不過我國浮動式風機技術尚未成熟,且此案開發最多設置161部風機,規模之大恐帶來風險,環委及環團都對安全性表達擔憂,且海纜施工路線經過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仍有生態疑慮。最後小組建議通過,但開發單位還需補充浮動式基礎在地震、極端海氣象下的安全評估。

由本土業者規劃的「苗栗二」(海碩)離岸風場,上週五(8)召開環評初審會議。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線上會議

由本土業者規劃的「苗栗二」(海碩)離岸風場,上週五(8)召開環評初審會議。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線上會議

區塊開發首例浮式風場通過初審 「苗栗二」裝置容量達1.5GW

本土業者上緯新能源、天力離岸風電、永冠能源、雲豹能源在苗栗規劃「苗栗二」(海碩)、「苗栗三」(海盛)離岸風場,今年初陸續展開環評,並接連通過初審,取得參與選商的門票。

「苗栗二」是區塊開發階段第八個通過初審的案場,也是第一個採用「浮動式基礎」的風場。此案選址位於苗栗縣後龍鎮外海,開發範圍約157平方公里,離岸最近20公里,海纜預計從竹南及通霄上岸。風場單機裝置容量為9.5~20MW,最大裝置容量不超過1536MW,最多布設161部風機。

「浮動式基礎」為透過繫繩及錨錠固定、漂浮在海面上的離岸風機基礎,能避免打樁工程衝擊海域。該工法適用於水深超過50公尺的海域,「苗栗二」風場水深則介於65~80公尺。開發單位表示,未來浮動式基礎將採用「半潛式」或「駁船式」浮台,並以「懸掛式繫纜」及「拖曳錨」固定。

上緯新能源會後發布新聞稿表示,將藉開發機會,在台灣建立浮動式風場產業供應鏈,把核心技術留在國內。

浮動式風機浮台型式示意圖。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浮動式風機浮台型式示意圖。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浮動式風機繫纜及錨錠系統型式示意圖。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浮動式風機繫纜及錨錠系統型式示意圖。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浮動式規劃大風機、大規模 環委:國際上也無前例

不少環委擔憂浮動式工法的技術成熟度及風險。環委李錫堤表示,目前國外運轉中的浮動式風場,單機裝置容量多為2~9.5MW,相較之下,此案預計布設裝置容量9.5~20MW的大型浮動式風機,高度可達300公尺,需要完善結構設計,才能避免搖晃過大帶來風險,且台灣海峽颱風、地震密集,國際上也沒有在這種區位設置大型浮式風機的前例,「傾斜、脫錨、斷纜的可能性,都要在這個階段評估」。

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研究員吳斐竣也指出,全歐洲共3.3GW的離岸風電,浮動式僅佔3%,且營運中的浮動式風場,都是五部風機以下的小規模開發,「苗栗二」卻規劃1.5GW、最多將建置161風機,質疑開出「大規模、不切實際的空頭支票」。

「苗栗二」是區塊開發階段第八個通過初審的風場,位於苗栗縣後龍鎮外海,開發範圍約157平方公里,離岸最近20公里,海纜預計從竹南及通霄上岸。風場單機裝置容量為9.5~20MW,最大裝置容量不超過1536MW,最多布設161部風機。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苗栗二」是區塊開發階段第八個通過初審的風場,位於苗栗縣後龍鎮外海,開發範圍約157平方公里,離岸最近20公里,海纜預計從竹南及通霄上岸。風場單機裝置容量為9.5~20MW,最大裝置容量不超過1536MW,最多布設161部風機。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李錫提同時指出,環說書稱「苗栗二」風場附近沒有活動斷層通過,但整合科技部、內政部過往調查,事實卻並非如此,尤其新竹斷層、福建沿海斷層等陸域斷層,都有延伸到風場海域的可能性,環評階段就算不做地震危害度分析,也至少要交代風場及周遭的可能震源。

開發單位稱技術可行、未來趨勢 環委要求盤點風險

對於開發規模疑慮,開發單位則表示,國際上營運中的浮式風場,開發規模、單機裝置容量確實都較小,但並非技術做不到,而是建置成本較高。目前國外也有許多新浮式風場正在開發,單機裝置容量可達15MW,風場規模也有500MW。未來該工法更加普及,成本也會下降,將成為「離岸風場開發的趨勢」。

環委認為該案通過環評,有機會達到浮式風場示範作用,但仍要求開發單位比較各種浮動式基礎型式在極端海氣象、地震作用下的風險,也要說明開發對於海域環境可能的影響,如魚網纏繞風險、航運安全、生態衝擊等。

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則透過聲明稿強調,此案規模遠超他國任何施工、規劃中的浮動式風場,且浮動式基礎設計規劃也過於草率,許多細節僅以「分析後確認」帶過。

不打樁也有生態影響 海纜鋪設、工作船行經白海豚、海龜棲地

「苗栗二」僅海上變電站需打樁,施工水下噪音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相較其他風場小。不過海纜路線仍會經過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環委李培芬就要求,開發單位應補充說明保育對策。

海龜保育方面,李培芬也質疑,環說書中並未清楚說明該物種遷移月份及路徑,「沒有掌握資料,(工作船)如何迴避?」。開發單位則回應,國內目前既有的海龜研究還不足以釐清其季節性遷移路線,確實較難評估工作船迴避,但已承諾各階段會監測海龜活動。

此外,李培芬指出,開發單位在苗栗一、二、三風場之間,留設至少2公里寬的橫向鳥類廊道,但並未提出實證資料,說明廊道是否有效。

開發單位表示,除了風場間大尺度廊道外,風機間距也足夠鳥類通行。開發單位還強調,2021年已委託鳥類專家繫放四隻黑面琵鷺,觀察牠們在已營運的海洋、台電一期離岸風場及其他陸域風場的飛行行為。結果顯示,黑面琵鷺並不會進入風場,而是直接迴避,或是飛升至扇葉高點之上穿越。

開發單位在苗栗一、二、三風場之間,都有留設至少2公里寬的橫向鳥類廊道。但環委李培芬指出,開發單位並未提出實證資料說明廊道是否有效。對此,開發單位表示,除了風場間大尺度廊道外,風機間距也足夠鳥類通行。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開發單位在苗栗一、二、三風場之間,都有留設至少2公里寬的橫向鳥類廊道。但環委李培芬指出,開發單位並未提出實證資料說明廊道是否有效。對此,開發單位表示,除了風場間大尺度廊道外,風機間距也足夠鳥類通行。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不過,開發區還有其他季節性鳥類,風場範圍也並不相同,環委要求補充赤腹鷹、黑面琵鷺及灰面鵟鷹等鳥類在「苗栗二」的飛行路徑,以及衝擊減輕機制,也要和鄰近風場共同設立鳥類監測系統。

浮動式風機除役 浮台、繫纜、錨錠回收率約八成

環委李育明則表示,目前環說書中的風機除役規劃並不清楚,尤其不同於套筒式風機,浮動式風機還有浮台、繫纜、錨錠等部件,哪些會拆除、哪些會保留,應該更進一步說明。

開發單位則說明,風機除役後,浮台、繫纜、錨錠系統都會拆除,這些零件主要由鋼材組成,回收率約80%;風機是難以回收的複合材質,承諾不會以掩埋方式處理;海底電纜則會視未來需求,決定是否留在原地。

法國首座浮動式離岸風力發電機組「Floatgen」。圖片來源:Ole.stobbe.offshore(CC BY-SA 4.0)

法國首座浮動式離岸風力發電機組「Floatgen」。圖片來源:Ole.stobbe.offshore(CC BY-SA 4.0)

作者

陳昭宏

探索矇矓中開展的世界、滲透身體的網,與身體和環境結盟,共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