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國內科技產業發展需求,竹科銅鑼園區(簡稱銅科)提出第六次環差變更,除了用水及用電量大增一倍,且開發單位竹科管理局未清楚說明理由,在地居民阻止農作物受污染的「污水專管專排」訴求,此次雖獲納入,但因污水排放口鄰近國家級重要濕地「西湖濕地」,也引發新一波爭議。
環保署昨(30)日辦理環差變更初審,專案小組決議補件再審,並要求補充西湖濕地生態調查,加強說明水、電資源增量原因,以及衍生的廢棄物增量因應對策。
在地農民憂科學園區帶來污染 連署要求污水專管入海
竹科銅鑼園區位於苗栗縣銅鑼鄉,總面積351.24公頃,緊鄰農業區及石虎重要棲地,引進廠商以半導體、微機電、光電、通訊、生物科技、電腦及周邊產業為主,目前核准20家業者,有九家已開始營運。
因應國內科技產業發展需求,銅科曾在去年提出第五次環差,增加開發面積、規劃引進更多廠商。不過,在環評審查過程中,卻因為進駐廠商可能大幅增加毒性氣體氫氟酸,引起當地民眾反彈。此外,銅科污水直接排入西湖溪,並未避開灌溉取水口,也可能污染農作物,在地民眾發起連署要求設置污水專管排放入海。
竹科管理局當時僅表示,專管專排並非環差審查重點,但承諾展開評估作業。此次提出第六次環差變更,便已納入專管放流方案,避開西湖溪19處灌溉取水口,放流端設置在西湖溪下游、苗栗福和大橋上游0.9公里處左岸;專管全長約16.7公里。
專管放流仍衝擊國家級濕地 後龍鎮公所堅決反對
不過,依照竹科管理局的規劃,污水排放口下游2.4公里處,卻正好是國家級重要濕地「西湖濕地」,昨日環評會議上,後龍鎮公所代表就憂心表示,西湖溪下游過去幾無污染、生態豐富,未來銅科每日1.8萬公噸的廢污水排放,恐將衝擊出海口沿岸、西湖濕地和「國姓蟯貝」保育區,更可能影響漁民鰻魚苗捕撈、潮間帶漁業,堅決反對專管延伸放流計畫。
支持專管放流的台灣石虎保育協會代表強調,居民當初的訴求是排放入海,但開發單位的方案卻是在下游就放流,「農田沒關係(避開),污染濕地就對了嗎?」要求下游排放水質標準也應符合灌溉用水標準。「銅鑼生態關懷者」社團代表則質問開發單位,「專管排海到底會不會做?」
環委張學文、李培芬分別舉出排入後龍溪及放流入海等可能性,要求開發單位進一步考量。開發單位回應,目前國內工業區僅高雄有專管放流入海的案例,但對漁民有明顯衝擊,後續養護也不容易。至於後龍溪方案,下游一樣會涉及西湖重要濕地。
開發單位稱對潮間帶影響輕 環委:沒調查資料如何評估?
至於放流水是否為污水?開發單位指出,經過模擬,放流水水質符合一、二級水產用水標準、乙類水質標準,且放流點位與下游濕地保持適當距離,且位於河口段,水域自淨效果良好。但張學文指出,環評書件資料顯示,河川測站的總磷及懸浮固體、海域測站的溶氧,都分別不符乙類「陸域地面水體水質標準」及「海域海洋環境品質標準」,要求補充說明原因。
李培芬也直言,開發單位宣稱對環境影響甚微「我沒辦法接受」。而且開發單位目前完全沒有針對西湖濕地的鳥類、水域生態的調查資料,「如何做評估?」
為了釐清未來放流水對生物體的影響,張學文也要求開發單位在施工前、營運期間,針對下游潮間帶生物(如魚類、貝類),執行生物體內重金屬含量檢測。
銅科園區規劃水、電用量大增一倍 未說明理由
銅科本次提出環差,除了變更放流點位之外,也大幅增加用水及用電量,用水量從1.6萬CMD(噸/每日)增至3.56萬CMD,用電量則從174.7MW增至476.8MW,增幅皆超過一倍。
環評專家學者顧洋直言,園區製程所耗用的資源,份量增加了一倍以上,所製造的廢棄物、毒化物一定會跟著大幅增加。然而開發單位卻完全沒有說明製程將有哪些變動,「(銅科)放在差異分析,我覺得是太小看它了」。
開發單位則回應,銅科規劃引進的產業並無變動,但生產情境已和1999年初次環評時有很大的落差。當時業者生產的半導體約為130~180奈米,現在的廠商多生產十多奈米的半導體,「製程越先進,用水用電需求就會越大。」此外,銅科也預計引入資料中心,需水、污染量雖少,但也需要用掉較多電。
針對用水、用電量增加,環委要求開發單位在環評書件加強說明原因,並就衍生的空氣污染物、酸性氣體、廢棄物的增加情形,補充影響評估和處理對策,於年底前補件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