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外來雜草入侵本土 藥毒所四原則邊境阻隔外來種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不讓外來雜草入侵本土 藥毒所四原則邊境阻隔外來種

2022年09月29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台灣島嶼生態雖生物多樣性豐富,但也相對脆弱,外來入侵種往往造成極大的傷害,防治上更需跨部門合作,尤其邊境檢疫具關鍵地位。台灣糧食作物大量倚賴進口,當邊境檢疫人員發現輸入糧食作物中,多了不該有或陌生的種子,就要交給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進行鑑識,一旦發現是入侵植物,按照規定依比例退運或銷毀。

外來種植物比如小花蔓澤蘭,攀爬能力奇佳,繁殖力強又缺乏天敵抑制,對野地原生植物造成極大的威脅;水塘中整片的布袋蓮看似綠意盎然,卻會阻塞河道、濕地陸化。這類外來植物由於影響原生物種及生態系減退,甚至影響產業,而被視為外來入侵種。


小花蔓澤蘭的花,單朵雖不起眼,但成片叢生時就很可觀。因缺乏天敵抑制,造成原生植物極大的威脅。攝影:謝伯鴻

如何控管外來種入侵風險? 藥毒所推四項評估標準

「外來植物落地後的生長、生態環境影響及繁殖速度的差異極大,對農業生產及環境生態造成的衝擊不同。」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昨(28)日召開記者會,說明邊境植物檢疫實務扮演的角色,助理研究員王智屏說,外來種是指藉由自然或人為的方式,出現在自然狀況下不可能分布的範圍中之生物。


藥毒所發展「輸入植物入侵指標風險評估」,有如外來種植物能否進入台灣邊境的通關密語。圖為藥毒所助理研究員王智屏。圖片來源:農委會

並非所有外來種都會造成入侵,只是一旦形成入侵的事實,常常耗費巨大資源也未必能根除,因此事先的預防十分重要。為了將外來入侵種阻絕於國境之外,現行法令已規範人為方式引入的外來種,需經過事先評估。王智屏簡報指出,外來植物傳播途徑大多因進出口農產品貿易商業行為,包括「植物引種」——第一次申請由國外輸入的生鮮植物或植物產品,或混雜於其他進口繁殖用種子或大宗穀物。

至於如何控管及評估?藥毒所已建立「輸入植物入侵指標風險評估」,評估標準包括野化風險、擴散風險、危害影響及防治可行性。

「野化風險」是指該物種適應台灣環境的能力,適應越好風險越高。評估項目包括植物生命週期,例如是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活得越久,繁殖力越強,越能適應環境,入侵的風險就越高。

「擴散風險」包括觀察種子及果實型態,越輕的種子,就越能透過風飄水流往外擴散;另外,外來植物是否存在天敵或重大的病蟲害也是評估項目之一;「危害影響」有對生物多樣性的危害,如抑制其他生物生存或佔據棲地,也指對農、林、水產業、港口河道、旅遊景觀,以及人群健康造成危害;「防治可行性」則指使用已知的防治方法,如機械、化學、生物等,卻無法達到防治效果,或效果有限時,也會增加入侵風險。

這些評估項目以計分方式進行,分數越高,入侵風險越高,就會建議進行風險管控,包括移除或境外退運銷毀。


布袋蓮也是著名的外來種入侵案例。攝影:廖靜蕙

邊境阻隔外來種入侵 一發現有出入就通報

當邊境檢疫人員一發現進口糧食作物、植物與申請項目有出入,就會將採樣寄到藥毒所;藥毒所收到種子後,隨即篩選、分類,再以顯微鏡檢驗、以種子比對圖鑑,包括大小、顏色、外觀及植株特徵,完成植物科、屬、種的鑑定。

若遇到種子太小或形態太像,則會進一步在實驗室種植長出植株,再從它的葉片、花朵來鑑定植物,並採種做成標本保存;種植後的植株及土壤會用120℃高溫消毒、銷毀。

王智屏也解釋,這種案例並不多,不過若需種植,通常鑑定時間會長達3到6個月時間。「鑑定結果的正確性很重要,它會影響進口商品退運或銷燬的命運。」

外來種防治是跨團隊工作,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長張瑞璋表示,藥毒所的任務是研發抑制農地雜草,因此練就野草鑑定的優勢。尤其夾帶而入的外來種草本植物,極可能出現在台灣野外或農地造成危害,因此藥毒所必須進行相關的評估;其中又以禾本科、莎草科、菊科、豆科等植物為主要對象。

張瑞璋舉例,像是美國中西部的玉米、大豆和小麥,都是以貨櫃輪船進口到台灣,這些種子常夾帶當地的雜草,邊境植物防疫人員就會將採樣的樣本送到藥毒所進行檢驗,分析夾帶雜草種子的比例,提供分析結果。

粉黛亂子草也是外來種 不能因為好看就姑息

張瑞璋致詞時表示,去(2021)年有民宿業者引入粉黛亂子草(Muhlenbergia capillaris),粉紅色的植株十分討喜。只是外來植物抵台,一旦落地可能因其特質而對環境、生態、經濟、衛生,造成或大或小的影響。粉黛亂子草經過評估有入侵的事實,被形容為「錯誤的美麗」,因此建議禁止輸入、野外必須移除。

農藥應用組助理研究員王智屏也表示,此物種在中、韓等國,都列為入侵種,台灣雖尚未擴散到野外,但基於預防做此建議。此事件也使農委會防檢局進一步委託該所,開發檢驗技術並建立評估準則。


造型搶眼的粉黛亂子草去年因好拍而被部分民宿業主引進,實為具入侵風險的外來種。圖片來源:農委會臉書

依據《植物防疫檢疫法》第 14 條第 4 項規定,第一次從輸出國或地區輸入我國之植物,需事先申請,包括檢附風險評估相關資料,並經植物檢疫機關核准;或符合相關條件依據「輸入植物檢疫一般規定及流程」,才能輸入。目前農委會防檢局也有設立「核准輸入植物清單與檢疫條件查詢系統」,提供民眾查詢、釐清輸入植物所需的檢疫條件。

藥毒所就曾經從樣本中鑑定出三裂葉豬草(Ambrosia trifida),通報給檢疫人員。這種植物因花粉含量高,在北美、歐洲等地區,每年的7到9月為開花期,平均每株每天可產一百萬粒之花粉,花粉隨風吹及氣流傳送數百公里遠,易引發對花粉敏感的族群枯草熱、影響健康。而這些資訊指要在「核准輸入植物清單與檢疫條件查詢系統」輸入地區、地上部以即學名,就能得到以下結果。


圖片擷取自農委會防檢局「核准輸入植物清單與檢疫條件查詢系統」網頁。

外來入侵種管理行政單位分工表(以下局署處皆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1.動物
畜牧處:1.1家禽家畜、1.2寵物
林務局:1.3野生、1.4人工飼養繁殖之外來動物、1.5昆蟲
2.植物
農糧署:2.1農園藝作物
林務局:2.2林木、雜草、林業用微生物;2.3野生植物
畜牧處:2.4飼料作物
3.水生動植物
漁業署:3.1魚、貝、藻及甲殼類
4.動物疫病病原及植物有害生物
防檢局:4.1動物傳染病、4.2植物病蟲害

※ 本文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補助廣告經費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