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蟹生態豐富的阿塱壹古道外農路,近日傳出發包鋪設水泥道路、沿路築高75公分圍牆,工程恐阻礙陸蟹降海釋幼的路徑。由於該案未經生態檢核,引發環團質疑,何以生態熱點不須生態檢核。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10日召開協調會,要求鄉公所在釐清相關生態爭議前暫時停工。
曾紀錄到34種陸蟹熱點鋪設水泥道路 專家質疑阻隔母蟹降海路徑、籲停工
陳椒華於記者會上表示,牡丹鄉公所應停止未施作工程,已施作之水泥矮牆也必須打掉,移除陸蟹降海遷徙的阻礙。另外,興建水泥道路時摧毀的靠海側植被也必須恢復,一方面提供原本棲息此處的陸蟹物種生存環境, 一方面提供棲息內陸之陸蟹降海遷徙休息、掩蔽的環境,減少被天敵獵殺及乾燥死亡的風險。
陸蟹專家劉烘昌表示,2011年執行「阿塱壹暫訂自然保留區的陸蟹調查」時,便在旭海村海巡哨所至阿朗壹自然保留區入口處的海岸,記錄到9科34種陸蟹,超出自然保留區範圍內的31種,其中有10種棲息在水泥道路內陸側的森林裡。而沿海陸蟹必須前往海邊釋放幼體,才能成功繁衍,海岸道路往往會阻絕陸蟹去路、導致路殺發生。
劉烘昌說,若要保護陸蟹資源,擋土牆勢必得處理,包括整片移除,或在擋土牆每逢2~3公尺處,留空隙讓母蟹往返遷徙降海,幼蟹長大後也能順利返回陸地。
東峰工作室博士李政璋提到,2020年於阿塱壹全線調查時,已確認此工程路段為陸蟹棲息熱點,也在此區發現紅皮書VU(易危)等級的稀有植物椴葉野桐、蓮葉桐與土樟等,但植株和其生育地都已遭破壞,「牡丹鄉公所應立即提出復育計畫。」他建議可縮短圍牆長度,或預先開孔,同時保留部分灌叢。
環團質疑缺乏生態檢核 原民會要求生態疑慮釐清前不得復工
本工程總經費約2900多萬,獲原住民族委員會2022年度「原住民族部落特色道路改善計畫」補助90%。牡丹鄉公所以工程符合「公共工程生態檢核注意事項」規範,屬於在「原構造物範圍內」,自評不用生態檢核。
縣議員林采穎則表示,進入保留區要走很長一段路,道路修繕後方便族人進出自己的土地,也能改善緊急救護車不易抵達的狀況。
但屏東環境保護聯盟理事張怡表示,這裡本來是泥土路,並無任何構造物,加上位於生態敏感區,有陸蟹等重大環境保育議題。且依「公共工程生態檢核注意事項」規定,中央經費超過50%之工程須進行生態檢核,此案經費90%來自原民會,理應做生態檢核。
張怡另外指出,本案也可能因過度開挖導致土石崩塌,甚至土石流的發生,「實在非常不應該。」
針對種種爭議,屏東縣政府已於8日下午,邀集牡丹鄉公所、旭海部落代表、縣議員、設計監造與施工廠商實地會勘。鄉公所表示,提案當時有提送生態檢核自評表,由於本案係屬既有道路範圍內的整建或改善,才未執行,並非迴避生態檢核,且是在原民會審核後才核定施作。
早在2022年3月,原民會計畫核定公文中,就於第六點特別提醒依「原住民族委員會公共工程生態檢核落實計畫」規定,如該案件需生態檢核,應報原民會憑辦。
原民會簡任技正孟中杰表示,得知該工程可能影響陸蟹生態,已函文縣府現勘釐清爭議,也要求縣府督導鄉公所辦理停工,盡速與生態專家研議改善措施,審慎進行相關檢核和工程管理,在生態疑慮解除前不得復工。至於該計畫未編列生態檢核預算,原民會也會協助增編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