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籲屋頂光電盡速入法 社區管委會:有助降溫、防漏還可賣電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環團籲屋頂光電盡速入法 社區管委會:有助降溫、防漏還可賣電

2023年05月02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新建物設置光電在國際上行之有年,國內屋頂光電則尚未入法。環團粗估,到2050年台灣將新增5400公頃屋頂面積,可建置5.4GW的光電。環團找來自2019年建置屋頂光電,年發電量達15萬度的台北信義新城社區,社區管委會指出,將電賣給台電後,每年有約100多萬元電費收入。多個環保團體今(2日)聯合召開記者會,呼籲立委支持「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屋頂光電有助都市發電,應盡速完成三讀。


屋頂型太陽光電被視為能源轉型必經之路,截至2022年底,屋頂光電裝置量高達6.1GW,占全台光電比例約65%。攝影:李蘇竣

增5400公頃屋頂面積 建置門檻子法仍需多方考量

國發會「2050淨零排放路徑」規劃2050年要達成新建築物100%、既有建築物85%為近零碳建築目標。行政院去年底通過經濟部提出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要求新建物或增建、改建達一定規模以上,必須建置一定比例之太陽能發電設備,引發民間團體與建商高度關注。目前草案已通過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審查,進入黨團協商程序。

長期關注能源政策的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主任蔡卉荀今(2日)指出,屋頂光電是國際能源轉型的共識。都市作為用電大戶應負發電責任,盡可能佈建屋頂光電。依照內政部資料換算,估計到2050年將會新增5400公頃新建物屋頂面積,約可以建置5.4GW光電,有助我國邁向淨零,更能減少地面型光電土地需求。

蔡卉荀表示,立院應在此會期盡快完成修法,後續才能在子法訂定建物規模門檻、建置光電比例等。目前能源局規劃以「屋頂面積300平方公尺」做為門檻,建議納入評估不同建物類型、對環境影響程度等,影響越大者應建置越多光電,並與地方政府、民間完整討論,制定令人接受的子法。


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環保團體共同呼籲屋頂光電入法。攝影:李蘇竣

社區管委會讚聲:光電板助屋頂降溫、改善漏水

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民間團體今日於台北市信義新城社區頂樓舉行記者會,共同宣示支持「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該社區建置屋頂光電多年,裝置容量約147KW,年發電量達15萬度。

信義新城管委會總幹事林振宇表示,社區屋頂自2019年建置,改善原本屋頂的漏水問題,且光電板有助屋頂降溫,居民可利用底下陰涼空間種植植栽、曬被。目前發電皆躉售給台電,每年約有100多萬元電費收入。

蔡卉荀建議,建築師可在設計階段導入BIPV(建築整合太陽能)設計,將光電融入建物,也避免二次施工、減少成本負擔。同時為了鼓勵民間參與屋頂光電,應提高躉購費率,帶給大樓收益。除了躉售途徑,偏鄉地區的屋頂光電可以輔導採自發自用模式,提高地方能源自主,減少災害來臨時的影響。

蔡卉荀強調,目前立法委員們擔心修法引起民眾反彈,但民間實際使用經驗並沒有困擾,也有建築界等專業人士連署認同屋頂光電,呼籲立委不應以選舉考量阻擋條例通過。

作者

李蘇竣

生在台灣,活在台灣,我們都是山與海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