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即H5N1,讓科學家和環保人士感到不安。目前的變種自2020年以來便在全球的鳥類中傳播,其致死率和傳播速度都高於以前的變種。 一些人從鳥類那裡感染這種病毒後死亡,但目前尚未發現持續的人際傳播。
馬里蘭大學的科學家們在一項研究中發現,H5N1病毒感染正在從季節性變為全年性,並對野生鳥類產生更大的影響。作者得出結論,H5N1很可能會在美國局部爆發,而歐洲目前可能正在經歷這樣的局部疫情。 他們警告,這將對食品安全和經濟帶來風險。
「這種高致病性病毒正在以前所未見的數量掃蕩一切。」馬里蘭大學助理教授、該研究的共同作者詹妮弗(Jennifer Mullinax)說。
H5N1病毒主要感染家禽和野鳥,並且最初被發現感染的也正是家禽。它已經對野鳥種群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在英國,環保人士警告,禽流感可能會使大賊鷗(Great Skua)面臨滅絕的風險。
然而,這些病毒也感染了哺乳動物,包括獾、黑熊、山貓、土狼、海豚、雪貂、狐狸、猞猁、水貂、水獺、豬、艾鼬、浣熊、海豹和臭鼬。僅2023年3月,秘魯就有3487頭海獅死於該病毒,相當於當地種群的3.29%。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表示,H5N1病毒在哺乳動物之間的傳播有限。然而,2022年10月爆發的一次疫情卻令科學家感到格外擔憂。當時西班牙加利西亞一家養殖場的水貂死亡數量異常升高。檢測結果顯示,是H5N1病毒感染所致。 病毒在這家共有30個棚舍、飼養著近5.2萬隻水貂的養殖場內蔓延。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所有的水貂都被宰殺。農場工人被隔離,好在沒有一個人禽流感檢測呈陽性。研究此次疫情的科學家稱,染病的野鳥可能是疫情爆發的原因,因為養貂場是部分開放的。而儘管該地區曾經有H5N1病例,但為貂場提供食物的家禽養殖場並未出現病例。
水貂之所以格外引人關注,是因為它們極易感染人類和禽類的流感病毒。人類養殖水貂是為了獲取它們的毛皮。它們通常被關在擁擠的棚舍中,從而增加了病毒傳播的風險。它們的基因相似性更是提高了變異的風險。簡而言之,目前主要以禽類為感染物件的H5N1病毒極易在水貂體內變異成足以致命的變種。
COVID-19大流行期間這種風險變得顯而易見。當時養貂場廣泛爆發疫情,這說明冠狀病毒不僅在貂之間大面積傳播,而且突變後還會再傳染給人類。
據報導,目前僅有6人感染了當前的禽流感毒株,全部是直接接觸受感染的家禽後染上的。WHO說,其中來自歐美地區的四人均沒有癥狀或只有輕微的臨床表現,但來自亞洲的兩例病例癥狀嚴重並死亡。
美國公共衛生機構——疾病管制和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流感部門的首席醫療官烏耶基博士(Dr Tim Uyeki)表示,對西班牙養貂場H5N1病毒的分析,沒有發現其感染人類的能力有所增強。
該機構今年3月份的最新報告證實,2022年1月以來,全球已有10人感染了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2003年以來,已有數百人死於H5N1,而所有感染者都是在接觸家禽後感染的。
烏耶基解釋說,H5N1病毒目前無法輕易感染人類的上呼吸道,而這正是傳染風險加大的必要條件。他補充說,對人類健康的威脅取決於該病毒是否出現基因變化,以及這些變化與目前鳥類中流行的H5N1病毒的差異。
「西班牙疫情中檢測到的H5N1病毒中的一個遺傳標記可能增加了感染貂的病毒量,但這個標記不太可能使H5N1病毒更容易傳播給人類。」他說。
他解釋說,人類上呼吸道缺乏感染H5N1病毒的細胞受體。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目前人類感染風險仍然很低,並且沒有人與人之間持續傳播的報告。但該組織表示正在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WOAH)合作,繼續監測事態的進展。
然而,一些人認為現在是時候在全球範圍內禁止水貂養殖了。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出於動物福利的考慮禁止了水貂養殖。國際人道協會(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HSI)稱,人工養殖的水貂被困在小籠子中,導致眼睛和耳朵感染,足部畸形,並且出現了來回踱步、相互啃食等精神狀況。
在COVID-19疫情期間有大量人工養殖的水貂被撲殺,禁止水貂養殖的趨勢有所提升。特別是在丹麥,當發現新冠病毒在養殖場中發生了變異後,200家養貂場的超過1500萬隻水貂被撲殺。
「COVID-19疫情時期少有的幾件具有積極意義的事情之一,就是人們意識到密集養殖動物的後果。」歐洲HSI公共事務高級主任喬安娜(Joanna Swabe)說,「其次,它實際上加速了皮草養殖業的衰落。」
到目前為止,歐洲已經有19個國家禁止水貂養殖。芬蘭、波蘭、希臘、立陶宛、西班牙、羅馬尼亞、瑞典、丹麥和保加利亞仍然允許,但這個行業正在衰落。疫情之前,歐洲各國為獲取毛皮殺害的動物數量已經從2014年的4360萬隻下降到2019年的3070萬隻。據HSI稱,2021年這個數字進一步下降到了1200萬隻。包括Gucci、Adidas、H&M和Zara在內的1500多家零售企業已經承諾不再使用皮草。
歐盟正在推動全面禁止水貂養殖。作為其農業戰略的一部分,歐洲委員會正在起草立法提案,以更新和擴大歐盟動物福利立法的範圍。宣導者認為這是在歐盟範圍內禁止皮草貿易的絕佳機會。
在動物權利宣導者組織的一場呼籲禁止皮毛動物養殖的請願活動中,有超過170萬歐盟公民在請願書上簽名,超過了委員會回應所需的簽名數量。施瓦布相信,取締歐洲皮草養殖的活動會取得成功,因為委員會已經承諾停止籠養動物。
「如果一邊禁止人們把雞和豬關在籠子裡,一邊卻為了獲取毛皮允許把動物關在小籠子裡,那就矛盾了。而這種矛盾的做法讓人無法接受——他們知道風向在哪邊。」她說道。
美國的情形則尚不明朗。美國對皮草養殖幾乎沒有監管,並且向美國農業部提交數據也是自願的。雖然華盛頓和俄勒岡提出了終止毛皮生產的法案,但未能獲得通過。一些動物保護組織試圖根據《雷斯法案》(Lacey Act)將養殖水貂列為「有害」,但也未能成功。據美國HSI的時尚政策主任P· J·史密斯(PJ Smith)表示,如果能將其列為「有害」,那麼進口和運輸活的或死的水貂及器官(包括毛皮)將受到禁止。
史密斯表示,2021年曾有人試圖引入一項聯邦法案來廢除皮草養殖,但現在一些即將產生的新提案將引入一個買斷計劃,説明水貂養殖戶轉型。
中國的水貂養殖數量也很大。2020年初,中國宣佈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包括圈養的野生動物,並嚴厲懲治非法交易野生動物的行為。然而,該禁令並未涵蓋野生動物的非食用用途,因此對以毛皮和傳統醫藥為目的的養殖活動影響不大。此外,水貂和其他幾種毛皮和藥用物種(包括狐狸和鹿)隨後被重新分類為「家畜」,這意味著它們現在不受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及其規定的任何養殖限制措施的約束。
儘管世界某些地區還在繼續養殖水貂和其他動物以獲取皮草,但仍有少數人試圖將野生動物消費和貿易問題納入關於防疫的國際協定以及一項正在談判的協定中。
從《刺胳針地球健康》(Lancet Planetary Health)發表的一篇論文來看,迄今為止,人們關於流行病的討論大多仍集中在疫情監測、遏制和回應上,而不是在第一時間避免人畜共患病毒的外溢(動物攜帶的病毒感染人類)。
作者敦促將工作重點轉向預防病毒外溢,因為全球化加速使遏制疫情變得難以實現。文章表示,這項目前正在談判中的協定應「明確表明要預防人畜共患病毒的外溢,並著力改善公共衛生、生物多樣性保護、食品安全和貿易四個政策領域之間的協調。」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健康執行主任克利斯蒂安(Christian Walzer)表示,國際社會應共同合作結束皮草養殖。他說,重要的是,人們應將健康視為一項全球公共利益。
「健康不是成本,而是資產。我們需要改變現有的敘事。在全球背景下,我們根本無法承擔繼續養殖水貂的代價,因為我們知道它們極易受到具有大流行潛力的病毒的感染。」他說。他還補充說,既然皮草需求正在下降,繼續生產真的毫無意義。
施瓦布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她說,貂場是「誘發疾病傳播的場所」。她問:「禽流感病毒一旦在人群中蔓延,相比之下COVID-19病毒都會顯得微不足道。因此,單純為了給奢侈品提供毛皮而將動物關在籠子中,將人類的健康以及我們賴以為食的物種的健康置於危險的境地,這是否值得?」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毛皮動物養殖與疫情:冒這個險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