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總統候選人氣候政見 TCAN:2030減碳目標侯、柯交白卷 賴野心不足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評總統候選人氣候政見 TCAN:2030減碳目標侯、柯交白卷 賴野心不足

2023年12月13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報導

總統大選倒數一個月,由多個環團組成的台灣氣候行動網絡(TCAN)昨(12)日舉辦記者會評比三黨候選人的氣候政見。TCAN指出,三位候選人都未提出有野心的2030年減碳目標,侯友宜、柯文哲甚至交出白卷;能源配比方面,侯、柯納入核電的可行性低,且COP28聯合國氣候大會的協議草案並未納入核能。TCAN表示,三組候選人的氣候政見將彙整在「2024總統氣候政見放大鏡」網站,提供選民參照。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今(12)日公布「2024年總統氣候政見放大鏡」。圖片來源:擷取自2024年總統氣候政見放大鏡網站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昨日公布「2024年總統氣候政見放大鏡」。圖片來源:擷取自2024年總統氣候政見放大鏡網站

2030減碳目標侯、柯交白卷 賴野心不足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接近尾聲,台灣總統大選也邁入倒數一個月。昨日「2024總統氣候政見放大鏡」網站發布記者會上,TCAN盤點候選人減碳目標、碳定價、電力結構、再生能源、產業轉型、公民參與、公正轉型等七類氣候政見。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表示,三位候選人都未提出有野心的2030年減碳目標。侯友宜至今未表態,柯文哲副手吳欣盈受訪時曾提到2030年減碳40%,是否納入政見仍有待確認;唯一提出2030年目標的賴清德,維持既有政策的24±1%,太過消極。根據TCAN與美國合作的研究,台灣2030年應減碳40%才能達到淨零目標。

碳定價方面,賴清德沿續當局做法,向業者徵收碳費、並給予優惠費率鼓勵自主減量;柯文哲則提出同時以碳費(或碳稅)及碳交易達到「多元碳定價」,並公開收入用途;侯友宜相關政見則付之闕如。

三位總統候選人提出的電力結構目標。圖片來源:擷取自2024總統氣候政見放大鏡網站

三位總統候選人提出的電力結構目標。圖片來源:擷取自2024總統氣候政見放大鏡網站

林彥廷表示,柯陣營「碳費用途透明化」方向正確,但以碳交易定價行政成本高、市場資訊亂,民間並不樂見;而賴陣營給予排碳者優惠,恐怕讓碳費形同「左手進右手出」,無法達到氣候收入歸還於民、減輕脆弱族群負擔的目標。

侯、柯提重啟核能 學者:核電減煤非負責做法

三組候選人2030年再生能源配比為27至30%不等,與民間主張的40%還有差距;減煤期程方面,以侯友宜的「2040無煤台灣」最為積極,但侯與柯都在電力結構中納入核能,2030年核能佔比為12%及10%。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指出,侯、柯政見意味核電廠須延役,但目前核一已除役,核三延役申請已過大限,核二更因燃料池爆滿提前停機,「不是說重啟就能重啟」,候選人應向外界說明可行性,否則就是空談。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則強調,COP28的氣候協議草案,雖首次出現核能,但部分國家主張的「核能增至三倍」並未納入。他呼籲候選人將焦點放在倍增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加快產業轉型,「不要認為以核電減煤,就是對氣候負責」。

TCAN同時呼籲,我國產業排碳量大,候選人應針對高碳排產業訂定階段管制目標;對於近年屢見的綠能開發爭議,也要提出具體因應機制。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今(12)日公布「2024年總統氣候政見放大鏡」。攝影:陳昭宏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昨日公布「2024年總統氣候政見放大鏡」。攝影:陳昭宏

崔愫欣表示,「2024年總統氣候政見放大鏡」資料取自候選人及各政黨發布的正式文件,包括政見簡報、選舉官網等;非正式社群貼文、其他黨員發言都未被列入。針對候選人未表態的議題,TCAN也將行文詢問,若有回應會持續更新。

作者

陳昭宏

探索矇矓中開展的世界、滲透身體的網,與身體和環境結盟,共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