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5)日中國時報李淨瑜大作「第三社會黨與藍綠何異」,文中「第三社會黨與綠黨因理念結盟,因席次分手」說法並非事實。綠黨與廣義第三勢力曾就立委兩票制交換意見,包括各環保、勞工等社運團體,不獨與第三社會黨接觸,因各方理念仍有部分差距,最終綠黨決定獨自參選,也非席次問題。其次,李前總統亦邀請本人及年輕黨員與談,因不擅媒體政治操作,為免選舉登記前夕徒增困擾而予以婉拒。
從日本統治時代到國民黨戒嚴時期,台灣寫滿被統治者對抗國家的血淚史,朝野涇渭分明;解嚴之後政壇多番洗盤,加上政黨輪替的巨變,不乏政治明星脫離原有陣營,欲佔據第三勢力的地盤,政客遊走朝野界線也顯得稀鬆平常。但各黨愈來愈趨同於偏右的民族主義政黨,儘管表面上的認同略有差異,公共政策上幾乎雷同,都是拚經濟的自由化意識形態,無能面對全球化的變局,只好坐穩屁股的位置,以反射神經來決定嘴巴的開合。如果兩大黨差異微小,從中裂解出來的新瓶舊酒,也變不出什麼新把戲,在新選制下,小黨必須有其獨特性。
商場上臭掉的品牌,經常在併購或更換經營者後,以更名來重新定位目標市場,只要廣告銀彈打得夠凶,便能爭取到新的顧客,但知曉該公司過往不良紀錄的客戶,還是會有所猶豫。而政黨或政治人的生命是延續性的,無法像企業一樣跟歷史切得乾淨,因此李登輝在國民黨執政時期的責任被質疑,三立名嘴年輕時加入國民黨的舊帳被翻出來,甚至馬英九在美留學的過往如陰魂般揮之不去,更不用說謝長廷與陳水扁切不斷的關係。政治人物並非不能換旗易幟,但必須誠實面對過往,交代信仰改變的緣由,才能贏得人民的信任。
在宣示「中間偏左」的新路線之後,台聯將種族主義的廖本煙「還」給民進黨,立委賴幸媛一向在樂生院保存及各地環境抗爭上出力不少,創造了與社會進步力量合作的可能。但台聯過去極度鮮明的形象一時之間難以抹滅,勢必無法囊括所有中間選民,單一選區雖持續激化兩極對立夾殺小黨,在兩黨惡鬥民不聊生的情勢下,必有大量政黨票分裂投票支持第三選擇,因此我們樂觀期待數個小黨都能同時跨越5%門檻,廣義的第三勢力未必硬要整合成單一政黨。
德國在1983年採比例代表制,綠黨異軍突起觸發歐洲政壇與產業經濟轉綠,台灣首次實施兩票制的此刻,高爾與IPCC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全球暖化是最熱門的國際政治焦點,今年12月8日將是第三年全球同步大遊行,而近日中央大學民調有半數民眾對自然環境保護不滿,另一份民調有高達八成民眾對地球生態與環境永續的問題感到憂心,大環境讓台灣綠黨極可能複製德國綠黨經驗。
檢視國民兩黨不分區名單中的環保人士,國民黨依舊從缺,民進黨本屆三位環保立委,不是意外掉出安全名單,就是敬陪末座注定陪榜,甚至根本被捨棄,顯示兩大黨已背離世界趨勢與主流民意;而綠黨的不分區名單,分別是在婦女界、教師會及學術界長期耕耘環境議題的社會工作者。綠黨在環境資訊電子報的網路募款上線不到一天,就有數萬元的捐款承諾的熱烈支持,與其對政壇大老提供建言,我們更樂意多花時間擁抱基層群眾。
*本文轉載自<潘翰聲-為地球嗆聲>部落格,原文寫於2007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