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台灣回顧:把關環境或是開發保證 環評爭議不斷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07台灣回顧:把關環境或是開發保證 環評爭議不斷

2007年11月29日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撰文:林佳瑋(政大種子社)

環境影響評估法自從1994年實施以來,直到2005年環保署長張國龍任內的第六屆環評委員,才納入民間團體參與。而這些民間團體出身的環評委員積極參與環評運作,改善了環評淪為橡皮圖章的情形,卻也因為審查嚴謹而被扣上「經濟絆腳石」的大帽子,甚至傳出行政院高層介入關心,意圖影響環評審查結果。

隨著第六屆環評委員的任期逼近,環評爭議也隨之增加。自從3月內閣總辭、環保署長由陳重信接任之後,連續兩個月的例行性環評大會都被環保署取消,使得環評委員無法審理如台塑大煉鋼廠、蘇花高等重大開發案,此種不尋常的舉動引發環評委員的強烈不滿。

被專案小組決議不予通過的台電彰工火力發電廠案,也沒有送環評大會認可審查結果,就直接被台電撤案,完全不尊重環評委員。身為開發單位的台塑,甚至直接點名李根政、文魯彬、周晉澄、徐光蓉、詹順貴為不適任的環評委員,有「情感與職務上的利害關係」,要求環保署讓這5位委員迴避審查,環保署竟也同意。對於這些往年從未發生過的種種荒謬情事,在7月19日時,徐光蓉與詹順貴於環評大會場外靜坐抗議,批評「環評已死。」

而8月時公布的第七屆環評委員名單,也被環保團體強烈質疑,例如鄭福田的妻子為台電總工程師兼發言人,位居要職,徐光蓉表示:「丈夫在審查台電重大開發案的環評時,難道絲毫不會受到妻子職務的影響嗎?」而當第七屆環評委員正式上任的時候,就立刻爆發環保署資訊不公開以及剝奪記者採訪權的事件。原本可自由旁聽、公開討論的開發案資料,瞬時間都成了「不能說的秘密」。

由於爭議極大,最後環保署折衷開闢旁聽室,使用攝影機同步投影會議過程,但最關鍵的決議過程則只有畫面沒有聲音。而對於環保團體提出的眾多質疑,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表示:「環團不配合,下次門口擋駕。」民主素養與誠意顯然不足。關於剝奪記者採訪權的部分,最後還牽扯出環保署向報社施壓,記者被調職甚至解雇的案外案。

飽受爭議的台塑大煉鋼廠案,在第六屆環評委員任內即做成進入二階環評的決議,但卻被第七屆的環評委員推翻結論,並經表決通過重組專案小組。然而,這並未經過正式提案,到底決議有沒有效力?新任的環評委員有沒有權力推翻上屆的環評委員所做成的決議、甚至重組專案小組審查,這些疑點經過環保署法規會釐清。最後在11月7日,由重組的專案小組作成進入二階環評的決議,回歸第六屆環評委員的審查結論。

2007年引發眾多環評爭議,似有開發單位與環保署共謀操作的痕跡。文魯彬表示:「開發單位對環評委員有意見是正常的,但連環保署都如此就太令人失望了。」 究竟之後環評是環境的把關手,或者是淪為開發保證書的橡皮圖章,就有待時間考驗了。

受訪者:第六屆環評委員 詹順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