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話鼠 | 環境資訊中心
鼠年特刊

鼠年‧話鼠

2008年02月07日
作者:黃鳳娟

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

在中國古代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順序互相配合,組成干支紀法。遠從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代開始,中國人就已嫺熟了干支的計數方法,並以干支來紀日、紀年、紀時。

1975年,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十一號墓出土的竹簡,證明了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後已經存在。睡虎地十一號墓下葬於秦始皇三十年(西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產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時期。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詩人沈炯曾創作了一首「十二屬詩」,按十二地支搭配動物的順序寫成,說明當時人們對十二生肖已十分熟悉。

文學上的老鼠

危害農林,盜吃糧食,鼠之為害大矣!老鼠自古與人類的生活關係密切,人們厭惡牠,又對牠無可奈何,因此,有不少學者撰文寫詩,痛加撻伐,並將牠們比喻為壞人,筆誅一番。如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魏風‧碩鼠》、《鄘風‧相鼠》;晚唐曹鄴的詩作《官倉鼠》;宋代蘇東坡的《黠鼠賦》……不勝枚舉。

面對鼠害,首當其衝的是農人。《詩經‧魏風‧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大概的意思是說大老鼠啊大老鼠!請你不要再偷吃我田裡的米麥禾苗了!這麼多年來,我侍奉著你,你卻不照顧我,不感激我的恩德,體諒我的辛勞。我發誓要離開你,再去尋找一片乾淨的樂土!哀怨而無奈,充分表現了勞動人民把統治階級喻為偷糧老鼠的痛苦心情。

以大老鼠來比喻、諷刺剝削者的寫法,早在《詩經‧碩鼠》中就有,晚唐曹鄴《官倉鼠》詩描寫得尤其深刻:「官倉老鼠大如斗,見人開倉亦不走;健兒無糧百姓饑,誰遣朝朝入君口?」老鼠向來是以「小 」和「怯」著稱,牠們晝伏夜出,見人就跑,所謂「獸之大者莫勇於虎,獸之小者莫怯於鼠」;但是,官倉裡的老鼠又肥又大,而且見人不跑,異乎尋常。這首詩的第三句由「鼠」跳寫到「人」,以飽食終日、肥壯大膽的官倉鼠,映襯前方守衛邊疆的將士和後方終年辛勞的百姓卻仍挨餓的事實,第四句以設問的筆法反詰:「誰遣朝朝入君口?」(是誰把官倉裡的糧食日復一日地供奉到老鼠嘴裡去的?)呈現令人怵目驚心的矛盾。

至此,詩的隱喻意已很清楚了。這些「大老鼠」所吞食的,當然是民脂民膏,而「官倉鼠」正是比喻那些喪盡廉恥吸吮百姓血汗的貪官污吏。

史書中的老鼠

加卡利亞鼠在佛教的故事裡,白鼠是天帝的化身,代表祥瑞之兆。有一次佛陀在說法時,戰遮婆羅門女跑來搗亂,在腹部的內衣中繫了一個小木盆,指稱她懷了佛陀的孩子。這時候,護法的天帝(帝釋天)化成一隻小白鼠,鑽進女子的衣服裡,咬斷木盆的細繩,當眾揭穿她的詭計。

歷代史書祥瑞志中,也記載了許多呈獻白鼠的故事。《宋書‧符瑞志》:晉惠帝永嘉五年,太子東宮裡發現白老鼠,太子命屬下圍捕進獻;唐大曆八年七月戊戌這天,在宮中後苑抓到一隻白鼠,代宗興奮地把牠擺在宮中展示給群臣觀賞。

不過,其中最可笑、荒誕的,莫過於南齊東昏侯通宵達旦抓老鼠的故事了。齊廢帝東昏侯蕭寶卷(西元483年-501年),南齊第六代皇帝;十七歲登基,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昏庸荒淫的皇帝之一。即位之後,經常出宮戲耍,每次出遊一定要拆民居、驅百姓,動輒殺人,他還寵潘妃(潘玉兒),大興土木,透支國家財政。史書記載蕭寶卷貪玩成性、不愛讀書,在東宮時就喜歡與太監在夜裡比賽抓老鼠,「嘗夜捕鼠達旦,以為笑樂。」即使當了皇帝依然不改頑劣本色。

老鼠的「壞話」

中國人討厭老鼠,主要是因為牠們喜歡「偷」、喜歡「啃」,嚴重影響人們的利益;因此,只要與「鼠」扯上關係的詞兒,都帶有謾罵、輕蔑的味道。例如:「鼠膽」比喻人膽小怕事、「鼠竄」譏笑人倉皇逃命的狼狽樣、「鼠目」批評人家眼光短淺、「鼠輩」「鼠子」意同小人,是罵人陰險狡詐、而「獐頭鼠目」「賊眉鼠眼」自然是形容人面目可憎咯。

此外,「貓哭耗子」、「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還有閩南俗諺「飼老鼠咬布袋」等,幾乎只要是附上「鼠」的字眼,無論成語、諺語或歇後語,都是在說老鼠的壞話。所以,在中國人的世界裡,眾家老鼠想要翻身恐怕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