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爆發,誰負責?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禽流感爆發,誰負責?

2008年03月20日
作者:關懷生命協會

原訂4月1號實行的「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政策」,竟因政府官員不敵家禽業者的強大壓力下妥協,農委會、衛生署、經濟部等官員鬆口暫緩政策,將於3.26召開跨部會會議重新擬定政策實施時間。從制定政策到實施屆已兩年多,官員竟可大言不慚承認配套措施尚未建立,輔導系統諸多疏漏,業者緊咬這點,不得不讓政府單位讓步。此政策屬於跨部門合作,政策的暫緩顯示各單位協調不一致,沒有統一政策的實施及運作,相關主管單位部門怠忽職責。

「禁宰活禽」政策起因於禽流感傳染病的爆發,台灣與周邊國家一樣,在市場有現宰活禽經濟動物的習慣,再直接販賣於消費者,而成為控制傳染疾病防疫的漏洞,亦是禽流感與 SARS 等 21世紀全球等傳染病,流行於亞洲國家的原因。在台灣,為迎合「現買現殺」的消費習慣,活雞必須由畜養地運送至市場,運送過程沿途排放糞尿污染環境,是禽流感病毒擴散的途徑。

禽流感若爆發,傳統市場中的活禽攤販勢必成為最大的傳染源,雞毛與排泄物是散播病毒媒介,甚至,導致整個台灣傳統市場關閉,進入管制,周邊房價下跌,店家生意蕭條,連帶影響周邊經濟效益,損失由誰賠償與負責?如數年前SARS流行時,關閉和平醫院及週遭管制,人人自危,社會陷入恐慌,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傳染病者,犧牲自己與家人的生命安全,社會付出慘痛的成本與代價。疫情爆發也會讓家禽面臨宰殺,如同口蹄疫事件,數萬豬隻遭到不人道屠殺,一旦爆發案例,所有家禽無一倖免,家禽業者損失慘重。若疫情發生,政府相關單位將增加檢疫時間,無法迅速找出傳染源頭;傳統市場中人來人往的流通,增加控制疫情的困難及時間,及交叉感染的機率,禽流感一旦爆發,後續補救只是亡羊補牢,預防勝於一切,切勿因為沒有傳染病而有鬆懈心態。

禽流感一直流行亞洲地區,台灣幸運地沒有成為疫區,官員與業者因利益考量,犧牲公共安全,以民眾的消費習慣做為維護利益的擋箭牌,到底萬一禽流感再度爆發,是官員負責?還是民意代表?或是家禽業者?公共安全的利益重要?還是業者的商業利益重要?孰輕?孰重?政府甚至以消費者愛吃「現宰雞」的說法,做為政策推行困難的因素。政府沒有做到宣導政策,制定配套,教育民眾正確的消費習慣,把所有的責任推卸給消費者,忽視民眾食用肉品的安全。消費者也要拋棄食用「溫體肉新鮮」的迷思,目前急速冷藏的系統,讓冷凍肉品的新鮮度與現宰肉品無異,由合法屠宰場所出產的肉品,較衛生健康,屠宰家禽的過程中亦符合人道。

本會再次強調,政府勿將民眾的健康與社會安全,當做兒戲,業者更應思考政策推行的長遠利益及好處,若疫情爆發,不僅是業者的損失,更是全民與社會一起付出的代價。本月3月26日,行政院將召開跨部會會議,重新擬定政策實施,本會呼籲政策不可倒逆,應當貫徹,相關部門儘速統一協商,讓「禁宰活禽」政策順利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