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鯨生 廖鴻基10年後再寫「鯨書」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難忘鯨生 廖鴻基10年後再寫「鯨書」

2008年04月15日
摘錄自2008年4月15日中國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10年前,漁夫廖鴻基寫出暢銷書《鯨生鯨世》,號稱國內首部實地觀察台灣鯨豚生態的報導文學作品,曾經感動許多讀者,也開啟了民眾出海賞鯨豚的風氣。10年後,他再交出《鯨生鯨世》第2部─《後山鯨書》,書寫他在花蓮與鯨豚為伍的心得,並對環境保育做出急切呼籲。

廖鴻基生長在花蓮,花蓮高中畢業後,曾到水泥公司工作,也曾到印尼養蝦。35歲時,他回到家鄉,以捕魚維生。39歲那年,寫出了他的第1部長篇小說《討海人》,生動刻畫漁人與漁家的生活,引起文壇注意。同年,他成立了「台灣尋鯨小組」,投入台灣鯨豚生態運動,陸續寫出《鯨生鯨世》與一系列海洋文學作品,從漁夫轉為專業寫作與環保運動人士,被譽為台灣海洋書寫的代表作家之一。

現年52歲的廖鴻基原本堅持不再寫鯨魚故事的續集,但因為詩人許悔之的一句:「10年以來,大自然改變了多少,缺憾就有多少。」讓視海洋為命脈的廖鴻基,甘冒「續集不如首作」的風險,硬著頭皮執筆寫下《後山鯨書》。

廖鴻基透露,10年前,台灣可見最大鯨豚群是1萬5千隻,現在僅剩1千5百隻了:「對我們友善的海洋正在消失。」他希望透過自己一點小小的書寫,能將海的呼喚與嘆息傳到讀者心裡,一起為海洋生態保育做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