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與糧荒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造林與糧荒

「綠海」下的危機

2008年05月07日
作者:雷貝卡(林業從業人員)

休耕農地用來造林後,若要恢復耕種使用,花費的成本很高。報載行政院已通過農委會所提出的「綠海計畫」,預計5年內投入新台幣71億元在平地造林2萬公頃,主要鼓勵休耕農地造林,每公頃每年平均補貼9萬元,期限20年,希望藉植樹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而未來的馬英九總統更在其愛台十二項建設之「綠色造林vs.建設森林遊樂區」中,將造林計畫加碼到「8年內在平地造林6萬公頃,每公頃每年補助12萬元」。

檢視以上的造林計畫,尤其是農地造林的部分,筆者以為有很大的檢討空間。首先,單靠平地造林,要解決台灣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偏高的問題(根據2007年的資料,台灣排名全球第18),無異是杯水車薪,「綠海計畫」能夠減少的二氧化碳量,甚至抵銷不了建設森林遊樂區帶來的交通排放量。尤其是政府若繼續推動如八輕大煉鋼廠等高耗能低產值的產業,未來就算將全部的休耕農地造林也不夠。

此外,農地造林後若要恢復農作物耕種使用,花費的成本很高,因為林木的根系深入土層,會破壞農田之保水能力,日後若欲清除樹根回復栽種作物,將十分困難。

近日因為氣候變遷、中國和印度等人口大國對糧食的需求遽增,和生質能源作物的壓力等原因,發生全球糧荒事件,在過去3年,小麥、稻米和玉米等作物的價格都持續上漲,而使得全球整體食品價格升高83%。根據報載,今年以來,因為糧食供應及售價引發的動亂已在巴基斯坦、印尼、幾內亞、茅利塔尼亞、墨西哥、塞內加爾等數個國家發生,海地政府甚至因為糧食危機而垮台。此外,依據媒體報導,全球幾個主要稻米生產國,例如柬埔寨、越南、印度等等,紛紛宣布限制稻米出口量。

台灣以價格為權數之綜合糧食自給率為74.4%,其中穀類44.5%(其中稻米佔95.5%)糧食作物之所以有別於一般農作物,在於其與常民的生活安定性有密切關係,並且具有戰略安全的成分,根據農委會2006年的報告,目前台灣以價格為權數之綜合糧食自給率為74.4%,其中穀類44.5%(其中稻米佔95.5%),將近1/4的糧食仰賴進口,一旦全球糧食供給出問題,大眾的生活就得承受莫大的風險,目前農委會把大部分的農業補貼,用於休耕補助上面,加上近年來大量的農地變更為建地或工業用地,農地污染的事件頻傳,而今又通過大筆補助於休耕農地造林補貼,倘若未來全球糧食供應更為吃緊,國內因為氣候變遷造成的旱澇不均或種種天災因素,不能及時復耕生產的可能性極高,如前所述,農地一經造林要恢復糧食作物生產可說是非常困難,而二十一世紀台灣發生飢荒的可能性將不是天方夜譚。

本文轉載自:自由時報自由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