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秋天午後陽光,暖洋洋的,湧進50、60人的立法院請願接待室,擠擠的,裡頭分據的兩派人馬,讓人一入場感受到的氣氛,還似乎有些許冷肅。
主席台前列座左方的是湖山水庫開發相關單位行政院、經建會、水利署、環保署、農委會和雲林縣政府代表。坐右邊,與官方形成對陣態的,自然是環保團體與反對水庫開發的在地組織,包括高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台灣綠色和平組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蠻野心足協會、雲林環保聯盟、梅林社區發展協會、清水溪保育協會以及學者教授。
3日下午,立法院永續會舉辦永續論壇,為重新評估湖山水庫開發計畫,邀請爭議雙方提出論述報告,並進行交互辯論。主席之一的賴幸媛委員甚至強調,這場論壇具有準聽證會性質,如果因資料不足影響討論,官方單位會後也必須補充資料,否則永續會將凍結開發預算。
別逗了 蓋水庫解決地層下陷
湖山水庫將蓋在大斗六地區,官方說詞自然說是為了穩定雲林地區水資源供應。水利署表示,雲林地區的自來水都是抽取地下水,一天需要約25萬噸,工業用水,則由集集攔河堰引濁水溪供給離島園區的六輕工廠,一天28萬公噸。由於濁水溪枯水期長達100天,工業用水不足就利用農業用水調撥。
據了解,官方打算在雲林大搞工業發展,包括離島區六輕擴廠、台塑大煉鋼廠和國光石化、斗六加工出口區、雲林科技工業區以及中科雲林基地等,估計民國110年當地工業用水將衝高達到每日86六萬公噸。
為了工業用水大肆開發水庫,容易遭環保團體口實,水利署也強調,雲林地區的農業與沿海養殖業無法依靠不穩定的地表水,導致地下水每年超抽量高達五千萬到兩億立方公尺。長久下來,沿海地區地層下陷、內陸遭海水倒灌、土質鹽化等後果不斷惡化,近年下陷地帶更逐漸從沿海蔓延到內陸鄉鎮。此外因為自來水沒有完全普及,部分地區居民還直接飲用水質堪慮的地下水。水利署一再重申,湖山興建水庫,勢在必行「這是一個年輕工程師懇切的心聲...」水利署代表報告人這麼結語,現場有莞爾也有搖頭。
官方說法,環保團體一點都不陌生,也自信論述齊備應戰。生態教育中心主任李根政說,開發單位總是拿民生需求做幌子,集集攔河堰興建之初也說要提供雲林一天20萬公噸民生用水,如果集集攔河堰真為民所用,雲林根本不缺水,要完成100%自來水普及率,也輕而易舉。事實上這座工程造價高過320億、目前全台灣最大型的攔河堰特別接專管直達離島六輕廠區,一般工業用水一公噸8~10元,而官方給予台塑3.26的超低優惠價。
至於蓋水庫可以防制地下水超抽、減緩地層下陷,更讓環保團體大喊荒謬。根據調查估計,雲林地區地下水井九成以上都是非法的,環保團體認為,雲林縣政府努力取締非法超抽水井,才是正本清源之道。否則政府水庫照開,民眾地下水照抽,地層照樣繼續下陷。無奈的是,代表雲林縣政府力陳開發立場的主任秘書陳武雄倒不諱言地說,歷任縣長沒有人真的敢大刀闊斧地動到那些非法地下水井。
生態沒保育 壩體有風險 環評怎麼能不重做
1994年水利署提出湖山水庫興建計畫,1997年環評委員決議有條件通過,2000年環保署公告環評報告審查結論。三年多前環保團體開始就生態保育、安全風險、水資源政策乃至產業政策提出重重爭議事項,至今讓開發單位「行不得也」。然而經建會竟公開放話年底前排除一切「非工程障礙」,限期2008年水庫興建完工。
「案子決議已經過了四年,行政部門這麼沒效率,還不動工…中華民國現在真的很危險了」很認真地說著很玩笑話的是經建會顧問黃金山,從水利署長退位下來的他,推動主導許多大型水利開發工程,昔日封號正是生態殺手。
環保團體指出,今年四月經建會議曾結論湖山水庫應重做環評,黃金山卻一推二五六回應,環評責任得回歸環保署做決策。環保署技正劉宗勇則接著答覆,依據環評法,開發計畫內容一旦變更,開發單位必須就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評,除此之外,已經通過的環評,沒有任何機制或程序適合運用來要求重做環評。
三年多前,斗六梅林社區反對民眾結合環保團體逐步揭發湖山水庫種種環評瑕疵弊端。從發現八色鳥重要棲息地開始,經過民間與政府調查三年下來,水庫淹沒地各種保育動植物名錄越來越豐富,316種植物、81種鳥類,各種哺乳類、爬蟲類、魚、蛙類也多達二十幾種,「真是低海拔生態基因庫」環保團體一再驚豔直呼珍貴。
即使環評更之前已經被為「有條件」通過,環保團體向追加開發單位「生態保育措施」計畫。開發單位找學者專家調查、設計保育方案,環保團體同樣有專家學者投入研究,大約一年半年前,雙方開始在審查會上遭遇,開發單位避重就輕的調查、粗糙的保育方案,不斷被環保團體代表看穿手腳,研究報告被來回修訂補充了幾次。
直到今年五月第四次審查會議,儘管爭議點始終未解消,主席最後卻直下模糊結論,什麼部分措施經補充修正,送專家學者確認後,納入定稿,送環保署核備...。以上描述,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面對環保團體嚴厲質疑,當天審查會議主席和環保署始終沒鬆口說「計畫書通過」,只承認以後不需要召開審查會,不會繼續找環保團體溝通討論那些天曉得究竟值不值得相信、有沒有效果的調查與保育措施。
除了信不過開發單位的生態保育措施,環保團體也直指水庫所在有莫大的安全風險。湖山水庫環評通過後兩年發生了921地震,接著許多研究都指出湖山水庫預定地附近有好幾處斷層,活動性相當高車籠埔和桐樹湖正由東西兩側夾擊水庫,但環評報告書上又是隻字未提」李根政再抨擊,除了活動斷層威脅在伺,壩址本身基質也相當脆弱。他說,斗六台地多由膠結鬆軟的礫、砂和泥岩組成,很容易崩塌滲水。民間團體與學界多次會勘也發現,水庫淹沒區幾乎是砂岩及泥岩,手指一捏就碎,「方糖水庫」李根政這麼形容它鬆軟的程度。
另外,湖山水庫屬於離槽式設計,攔河堰就在南投縣竹山鎮桶頭地區,攔截清水溪後引水到湖山壩。同樣地,921地震後,清水溪環境也產生極大變動,上游都是嚴重土石崩塌地區。地震過後,當地崩塌土石一度形成一個稱「新草嶺湖」的堰塞湖,四五年來土石滾滾不歇,加上幾個颱風助長,2004年敏督利颱風發功一舉填平了堰塞湖。據估計,草嶺崩塌區至少累積一億兩千多萬立方公尺的土石,加上堰塞湖累積的四五千萬立方尺,綠色和平組織林聖崇憂慮,一遇下雨或洪水,大量土石沖刷直下,清水溪成了「土石流河」,跟著桶頭攔河堰恐怕變成攔砂壩,影響 所及,湖山水庫勢必短命。
環保團體強調,這樣的預測並非危言聳聽,集集攔河堰就這是般景況。如今的集集攔河堰不僅功能不彰無法供給民生用水,砂石堆積造成水位抬升,沿線地區見雨就淹,堆積的砂石也得疏浚解決。水淹加上砂石車橫行,難怪竹山鎮對攔河堰深務痛決,誓言堅決抵抗湖山水庫。
生態調查不老實,保育措施輕率,地質環境環劇烈變遷不予理會,環境影響評估充滿爭議,環保團體這廂強力要求重做環評。環保署代表那廂則一再強調,目前無法可據「沒有程序」、「沒有機制」適用重做環評。蠻野心足協會吳君婷律師質疑環保署違反行政程序法,「我們只是業務執行單位,不懂法律」劉宗勇幾度回應都安安在在的。現場環保團體再不滿,當下只得要求下次會議行政院必須邀請法規人員, 「我們也會準備律師團,就法律問題,好好討教一番」眼見環署代表如此官僚,綠色和平組織林聖崇忿忿地說。
技術可以打包票 環境生態如何替代?政策環評誰有擔當做
話說回來,針對水庫預定地質、壩體安全和水庫壽命等工程技術與經濟效益問題,整場坐鎮水利署總工程師楊偉甫輕巧地表示,水庫壩體所在地質底層狀況,不是環保團體肉眼所見那般。面對環保團體,楊偉甫說著幾乎只差沒有拍胸脯打包票「技術工程上,已經克服」。他還強調水利署的技術評估已經獲得國內外十幾位專家學者的認可,現場水利署也指示一位工程顧問公司代表,聲稱自己數年來踏遍雲林草嶺地區的工程師,以當地百年環境變動概況分析比較說明,強調921地震對水庫預定區地層影響,相當有限。
技術與技術對決的狀況,通常就是雙方相互比數據、閱讀資料、作詮釋。當水利署明快答應會後願意提供相關資料。關於技術的辯論,隨即告一段落。然而環保團體始終不忘強調,開發工程計畫適當與否,不應該落入技術決定論。
即使開發單位提供兩億元進行生態保育措施與生物棲地替代方案,環保團體表示,全世界幾乎沒有成功復育生態棲地的案例,八色鳥兩億夠賠得起受創傷的環境生態嗎,何況工程開發牽涉社會分配的公平正義,水庫開發供給人民?還是給資本?又是哪些特定產業在用呢?這些複雜環境與社會的總體成本,在政府開發單位計算經濟效益向來被排除在外。
環保團體要求湖山水庫重做環評,政府也必須提出考量水資源政策、產業政策的政策環評。除了政策環評做不了主,水利署楊偉甫回答也算乾脆「兩億不夠,我們可以想辦法追加」,社會成本呢,實在有點抽象,「我們的確不知道該怎麼計算」。(2005-11-08)
※本文轉載自2005.11.05苦勞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