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退縮28公尺! 超過百名國際志工搶救七股潟湖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一年退縮28公尺! 超過百名國際志工搶救七股潟湖

2008年08月27日
本報2008年8月27日台南訊,周肇萱報導

退縮中的七股沙洲

對於七股,很多人會聯想到台江內海那一片廣大美麗的碧藍潟湖,豐富的溼地生態與歷史悠久的養蚵文化,讓該地順理成章地成為國內外旅客的熱門旅遊景點。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片聞名世界的美景將可能因外圍沙洲的嚴重流失而不復存在。

由財團法人好鄰居文教基金會主辦,台南縣七股海岸保護協會協辦的「2008@七股 淨攤護沙‧守護家園志工活動」於8月24日舉行,吸引超過百人參與志工行動。為搶救潟湖,來自國內外年輕學子與當地耆老,6到80歲的國際志工同聚一堂,利用寶貴假期,頂著烈日,攜手護沙。好鄰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賴東明也十分重視此次活動,特別搭船出海,與志工朋友一同體驗護沙與淨攤過程。

享譽國際的七股潟湖  瀕臨消失危機

位於台南縣的七股潟湖,佔地數千公頃,是台灣最大的潟湖,孕育了豐富自然生態,成為水鳥與魚蝦貝類的天堂。協辦單位七股海岸保護協會副會長吳萬祥表示,被當地人稱為「內海」的七股潟湖,過去曾有上千隻鳥類在此棲息,是昔日小孩子最愛的遊戲場所。談話席間,只見他隨手一揮,劃過一個遠遠的天際線,然後說道:「以前的沙洲在『那邊』,現在在『這邊』。」而所謂的「這邊」與「那邊」,根據經濟部水利署數據顯示,30年來,七股潟湖離島的網仔寮汕平均每年退縮28公尺。經過換算,今昔的「兩邊」距離差距約有八百多公尺遠。

人工定枝護沙 期許留下潟湖的美好

雖然過去政府單位曾利用木樁與漁網,企圖延緩沙洲流失的速率,但漁網不耐海風破損,固沙效果有限,於是近年來,環保團體便與當地民眾利用人力插枝定沙,利用生態工程的技術,留住東北季風挾帶的風沙。多年參與護沙活動的協辦單位北門社大主任鄭秀娟表示,每次颱風過後就是驗收護沙成果的好時機,去年柯羅莎颱風過後,沙洲堆積的沙量超過50公分,可見此法護沙的成功。

但利用人工定枝護沙的進度太過緩慢,鄭秀娟指出,為避免破壞沙灘生態,每次的護沙行動都有人數限制。且考量到資源浪費問題,竹枝雖然效果好,成本相對也較高,「現在只能盡力減緩沙洲流失的速率,期待以時間換取空間。」

談到沙洲流失的原因,台南縣水利處海岸保護科科長王國安則表示,沙洲流失是長久累積的原因,除了自然氣候變遷外,許多公共工程的影響也不小。因此環保團體也呼籲,除了最後端的插枝護沙外,希望政府單位也能利用公權力,減輕周圍工程對的環境衝擊。

此外,因為沙洲的流失,加劇現存沙洲的土壤鹽化,造成早年種植的防風林植物死亡,如此一來沙洲消退的速度將更驚人。接二連三的問題同時發生,宛如蝴蝶效應的持續擴大中,有感於到環境改變的壓力,世居七股的劉阿嬤就說,現在她唯一的工作就是做志工,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現場還出現6歲小朋友參與,年齡差距一甲子志工同聚一堂為環境努力。

來自全球各地的海洋垃圾 儼然小型世博會場

主辦單位好鄰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賴東明也特別搭船出海,與志工朋友一同體驗護沙與淨攤過程,他也十分關心沙洲流失的情況,並表示,此次好鄰居參與護沙行動,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更多人知道護沙的重要性。從事公關業的張鳳鈴則是第一次參與淨攤活動,並建議此類有意義的活動能廣為宣傳,讓更多人重視環境問題。

七股潟湖除沙洲流失外,海洋污染也十分嚴重,志工們也參與淨攤活動,看似艷陽高照的綿密沙灘,一旁有許多遊客輕鬆休憩,但事實上美麗的沙灘中,暗藏的垃圾卻非常驚人。志工陳宏儀談到沙灘上的污染,表示他從小就住在七股,平時假日常帶全家人繞著潟湖騎單車,今天卻是第一次踏到這片沙灘。看到這麼多垃圾,覺得淨攤很有意義。

淨攤中,只見許多志工在豔陽下揮汗如雨,嘴裡喊著辛苦,卻仍扛著垃圾一趟趟地走過沙灘與小徑。經過分類與紀錄後的垃圾載滿兩個船頭,看似壯觀,但其實還有許多垃圾滯留在沙灘上。

來自加拿大,現就讀於台南大學環境生態所的Kelly也參與此次活動,並以親體力行的付出,傳達對於環境的愛護。現場也與賴東明進行一場國際交流。賴東明以沙灘上漂流來的垃圾為例,表示海洋污染已是國際問題,需要全球人一起解決。

此次活動除邀請志工參與淨攤與護沙外,也帶領志工體驗漁村生活;現場請來當地耆老示範傳統剖蚵仔文化,及提供蚵殼彩繪創意吊飾。此外,餐點也富有當地色彩,主辦單位充分運用七股特產,例如藻類製成的「七股寒天」,及菟絲子茶等,跟隨著七股夕陽西下的腳步,志工們帶著滿足的身體與心靈回家。